他是一名工商学院的大学生,他在大学二年级时他“赌气”创业,开办了校园第一家书店;他生性好强,曾提着棍子追出去与人“打架”;他本是学工商管理的,但却成为了电子设备的专家,说起文科转理科,他一点也不觉得难;他曾苦熬13个昼夜,攻克技术难关;他把企业管理比做人体管理,提出了仿生管理学的概念……他是一个有故事的人。
嘉宾简介
王晓庆,一位毕业于重庆商学院(现重庆工商大学)企业管理专业的学生,在大学二年级的时候,他历尽艰辛,一边上课一边创业,创办了学校第一家书店,后又做了3个项目。作为工商管理的学生,他的毕业论文是关于人体仿生管理方面的,这篇极具创新性的论文获得了老师的高度肯定,王晓庆现为北京视得清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从事安防设备的生产和经营业务,业余时间到北京的一些高等院校讲课,把他创业的心得与体会与广大有志成才和创业的大学生分享。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参加中青在线嘉宾访谈节目,我是今天的主持人石宝东。
王晓庆:各位网友好!
主持人:晓庆你好!人们习惯把商人看成是奸商,你怎么理解“无奸不商”与“无商不奸”呢?
王晓庆:我把这句话改成了“无艰不商,无商不艰”,什么意思呢?这是我在创业过程中用心体会出来的,不干哪一行,不知哪一行的苦。要想真正做好一件事情,包括世界上的任何事情,不付出大量的心血是不可能做到的,空手套白狼的事情是没有的。现在,我把我的网名是“无艰不商”,是告诉自己也告诉大家要想真正成为商人,要付出更多的努力,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另一方面,当你成为商人以后,你更需要付出努力,不是说成为商人了,成功了,就可以无所谓了,什么都可以不做了。实际上,人这一生,以苦为乐才是人生最好的一种感觉。
感悟创业--无艰不商
主持人:也就是说,无艰不商与无商不艰是来源于你的创业感悟。你怎么想到这样改这句话的呢?
王晓庆:我在大学二年级的时候就开始了创业实践活动。我所在的大学是重庆商学院。当时,我在大学里开了一家书店,为了起这个书店的名字,花费了很长时间,不知道起个什么名字好。后来想到了“学海无涯苦做舟”,但是我认为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不应该是苦的事情,于是就给我的书店起名“海舟书店”,口号是:学海无涯“乐”作舟,一个字的改变其实是一个心态的改变,这种改变使得我积极面对各种挑战。而“无艰不商”也是在感悟中获得。
主持人:看得出来,你比较喜欢给成语改说法,是中文专业毕业的吧?
王晓庆:不是,恰恰我是学企业管理的。但是如果说起中文来,我感觉作为中国人,应该更好的学习自己的文字和文化,而不应该为了学习英语而放弃汉字。我喜欢阅读,并爱写作,我可以准确简练有条理的整理并写出来。
创业是被逼出来的
主持人:上大学二年级就想起来去开书店了,怎么想起来创业?
王晓庆:那是在我大学二年级的时候,我是学生干部,干得不错。那时候年轻气盛,锋芒毕露,充满活力。在学生会中也参与了很多的事情,并得到认可。到了学期末的时候,有人就鼓动我说:你这么辛苦地工作,可以当优秀学生干部了。于是,我就参加了优秀学生干部的评比。但是,当时我并不知道我这样做会妨碍高年级学生干部的利益,他们说我争名争利。那时候,我确实受到了打击,说我争权夺利,我受不了、想不通,一个月之内我体重竟然瘦了20多斤。那段时间,我的苦思冥想;如何才能证明自己呢?于是,我一睹气,就想到了创业,想到了通过做一个生意挣钱,告诉他们什么叫“利”.
平地而起的“海舟书亭”
主持人:想做生意,为什么想到开书店呢?
王晓庆:我综合分析了一下学校的情况,当时学校的基本服务功能并不健全,学校除了图书馆以外,没有其他书刊报纸的提供者,而大学应该有这些服务设施,所以就想到了开一个书店。
主持人:把一个创业想法变成一个创业项目是很麻烦的,你是如何做到的呢?
王晓庆:我决定开书店容易,但是紧跟着的问题是,书店开在哪里?我向院长要地方,院长说:你先写个东西吧。那时,电脑也不普及,我就用笔写。当时,我也没有学过如何写商业计划书,就把为什么要建这个书亭,建它有什么好处,建在哪里,都写上去了。第一次我想建在通往食堂的路上,我认为这个地方人流量很密集,大家都能看到。我第一份申请,也叫商业计划书,写了17页纸,交到学校去了。院长看了以后说:那个地方不行,重写。第二次写,又改到另一个地方,还是不行。就这样,从大一的第一学期,一直改到学期结束,总共是12次修改申请书,每次都是从头写到尾,写到最后,院长不愿意见我了,见到我就躲,我就想办法堵他。最后有一次,我在楼门口堵到了院长,院长指着一个楼角说,这个地方不错吗!在这做一个得了。就是院长这一句话,我的第一份生意开始起步了。
主持人:听你的意思,那个地方是一片空地,没有房子,是吗?
王晓庆:是的。地方有了,但是又面临一个问题,没有钱。钱从哪里来呢?
找学校团委,要求勤工俭学,学校团委说,从来没有学生要贷款办书店。通过我数十天的游说,贷款了1万元钱,这是我们学校有史以来的第一次。
主持人:如何建房子啊?砖头从哪里来啊?
王晓庆:买砖头,但是一算,这1万元钱不够花,怎么办?听人说,学校旁边有一个水沟,那里有砖头,还是很大的古城砖。刚开始自己为了省钱,一个人亲自搬,结果发现走一趟,只能搬3块砖,而且还要花很长的时间,体力也不支,后来找重庆的“棒棒军”挑了一整天,花了100元钱,最后用了4个“棒棒军”才搬完。砖头问题解决了,又面临着水泥的问题。从哪里弄水泥呢?我找学校食堂借了辆四轮平板车,跑到离学校3公里外的一个地方买了一车水泥。时值夏天,重庆当时的气温高达47度,在通向学校的路上有一个很陡的坡。有一次,我拉车拉到一半的时候,没有劲了,在半山腰上我停下来,坐在地上,用后背顶着平板车,浑身上下全是水泥,当时有老师从身边过去,连看都不想看我一眼啊,那个感觉就是一个字“惨”,这更能体会到做事情的艰辛。
有了水泥,没有沙子,就从学校旁边的一个工地上找到了一些别人不用的沙子。然后,再找“棒棒军”去把这个房子修起来。房子修起来以后,还要装铝合金的窗户,当时觉得铝合金太贵,就给卖铝合金的人说,你便宜点给我,我给你打工。就这样从贷款到修起这个面积只有12平米的房子,最后只花了2000多块钱。
看故事网更新了最新的故事:感悟创业,创业是被逼出来的
更多故事文章请登录看看米:http://gs.kankanm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