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王兴从龙岩一中保送到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无线电专业,200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
2003年放弃美国学业回国创业立校内网,06被千橡集团收购;
2007年创办饭否网;
2010年创办团购网站美团网。
毕业后拿到全额奖学金去了美国特拉华大学师从第一位获得MIT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的大陆学者高光荣。
2011年4月20日晚上9点,我在位于北京中关村五道口的“赛百味”店里等王兴。他匆匆赶来,落座之后急忙点了一份三明治,三口并两口地吃掉。“赛百味”是从“Subway”翻译过来的。就和每日飞驰穿越城市的地铁一样,这家来自美国的三明治连锁店,也是快节奏城市生活的标准配置。它提供简便的三明治给忙忙碌碌、无暇顾及美味、只需填饱肚子的白领们,以及像王兴这样的创业者。
这次采访直至11点结束。在两小时内,王兴中途接了一个电话,长达40分钟。3月17日我第一次采访他,他接了8个电话。比起我过去采访的企业家来,王兴还属于草创阶段。他不仅会自己回复记者采访的短信;而且还不能错失每一个电话。
目前,这位年轻的创业者每天睡眠时间是五六个小时,去外地出差基本上是当天往返,一点时间都不能浪费。他的母亲曾到北京来照顾儿子的生活,常常是她做好了饭,儿子却晚上12点才回来。有时候她一觉醒来,发现凌晨三、四点王兴还在网上工作。她很担心儿子的身体:“龙岩人有喝汤的习惯,但他长期顾不上。他是事业型的,不是享受型的,停不下来。”
这个时刻,王兴必须争分夺秒。
王兴出生于1979年,这位32岁的年轻人却有8年的创业史。2003年,他中断在美国特拉华大学的学业,回国创业至今。在他的手上相继诞生了校内网、饭否网、美团网等。如同美团引领了团购风潮一般,前两次创业分别也引领了校园SNS、微博的风潮。
他拥有异乎精准的眼光,清华科技创业者协会首任会长、百合网副总裁慕岩认为王兴更适合做天使投资或VC,因为他超乎常人的敏锐,能让他迅速判断出哪种模式更具有前景。但另一方面,他屡受挫折,校内网因融资失败、资金链断裂而卖给了千橡互动集团董事长陈一舟。陈一舟接手之后,从软银孙正义处融来4.3亿美元。而饭否网在2009年7月7日因为某些敏感的问题而被关闭,直至505天之后才开放,那时天下已经大变,新浪微博风生水起。
之后,他创办美团,并成为时下火热的团购行业的领先者之一。其公布,2010年销售额达2.3亿元,今年的目标是16亿元。这如同大跃进时代的高调,在外界看来并非是夸夸其谈。现有的榜样摆在美国:作为团购网站的鼻祖,Groupon创建于2008年11月,2009年营收3000万美元,到2010年这个数字变为7.6亿美元。去年曾传出谷歌花费60亿美元收购Groupon的流言,但是最终没有实现。而有关这家公司最新的新闻是,它启动了IPO,估值150亿-250亿美元。
王兴恰好是把Groupon引进中国的第一人——他以其为模板,创办了美团。此后,如雨后春笋,冒出了数千家团购网站。这场“千团大战”,让人联想到前几年的视频行业。继视频之后,团购是最清晰的互联网商业模式。比起视频需要耗费数亿元烧带宽、烧版权的高门槛来,团购门槛低得几乎不存在。同时,它是互联网极少见的,预付费、能见到现金流的商业模式。可以想象,创业者与投资者是如何在这杯“团购”的美酒里醺醺然。
也如同视频网站一样,团购也面临着残酷的洗牌。在多位互联网观察家眼里,全国性团购网站可能会剩下三四家大的,比如美团、拉手网以及进军中国的高朋(Groupon)。
王兴必须马不停蹄,必须始终保持优势,一直笑到最后。毕竟,这是他创业以来前景最明朗的一次。
2003年冬天,王兴向博士导师请了个长假,回国创业。此前,他写邮件给自己的伙伴王慧文、赖斌强等人,描述了美国SNS的发展情况与前景。当时六度空间理论正流行,这个理论假设通过最多六个人,你可以认识任何一个陌生人。王兴算了算,他还真能通过六个人找到总统。这一理论也成了他做 SNS的基础。
王兴的回国,成为这群伙伴共同创业的引爆点。“大家心里都有朦胧的创业想法,这是迟早的事。如果没有引爆的话,可能会迟几年才发生。”赖斌强说。当时,王兴与导师请了长假,不算完全退学。与王兴同读清华的王慧文彻底退学了。
王兴父亲支持了他三十万元,赖斌强和王慧文也各自借了十多万。这三位“不老实读书、找工作,整天尽瞎折腾”的年轻人,在清华附近的海丰园租了一套138平方、三室一厅的房子开始了创业。在三十来平方的客厅里摆了六张桌子,每人一张桌子,面对面工作。每人一个卧室,睡的是一百多元一张的折叠床。房间没有暖气,冬天只有小小的取暖器供暖,不顶事。王慧文说:“关于海丰园的回忆,在赖斌强的心里都是冷的。”
除了冬天有点难熬,他们过得很快乐,照王慧文的话来讲,就是“典型的无产阶级,没有什么可失去的,心态非常好”。他们每晚做到一两点钟,早晨八九点起来,牙都不刷直接干活,中午饿了再去刷牙吃午饭,每个周末会有一天去爬山,另一天就讨论手头做的东西。
他们林林总总尝试了十几个项目,包括SNS网站“多多友”。当时他们对SNS的理解还停留在六度空间理论上,比较教条,没有很深入地去理解社交平台。从最开始高亢、兴奋的情绪,在做了十几个项目之后有点低落。“最困难的是迷茫,脑子里有隐隐约约的前进方向,但怎么试都没有什么反应,明明知道那里有一个矿,但这里挖,那里挖,都挖不出来。”赖斌强说。夜深人静的时候他躺在床上想着创业的事,有点儿着急。
多多友用户增长数字不理想,他们意识到多多友对人群没有任何区分,看似包容得很多,其实什么都包不到,转而讨论校园SNS.他们隔一段时间就讨论一次,想法慢慢清晰起来。
2004年2月4日,Facebook成立。谁也不知道这个毫不起眼、仅向哈佛学生开放注册的网站,后来会具有这么大的影响。2005年夏,王兴发现了Facebook的存在,他们再次就校园SNS这个话题讨论的时候,决定模仿Facebook做一个校内S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