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开国中将的遗孀与50余名寒门学子的故事

编辑:看故事网来源:gs.kankanmi.com点击:评论

  这是一个开国中将的遗孀与50余名寒门学子的故事。

  默默资助贫困学生18年,92岁的刘迪老人如今最满足的,就是坐在窗下,捧着100余封受助学生的来信慢慢看。虽然,那些孩子们都不知道信的那头,寄钱来的好心人是谁。

  刘迪,开国中将、原武汉军区第一政治委员李成芳的夫人。她曾任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1983年离休,现享受副省级待遇。

  1994年起,刘迪每年都会拿出一个月的工资,资助贫困学生,18年来从未间断,资助金额随工资调整一起上浮。但她却从未与受助学生见面,甚至连信都很少回。

  一张张信笺已泛黄,有的字迹也开始模糊。看着这些信,老人一脸慈祥,这是她具有特殊意义的一笔财富。

  发现孩子读书难老人坐不住  学生来信称她“叔叔、阿姨”

  花白的头发整齐地向后梳着,清癯的脸庞戴着一副老花镜,显得精神矍铄。当记者来到位于武昌东湖畔的刘老家中时,她正在翻阅报纸。“你们好,快过来坐。”见到记者,老人站起来打招呼,声音不高,但是很温和。

  报纸,是刘老最初与贫困学生们相连的纽带。1994年的一天,74岁的刘老在看报纸时,发现农村的孩子们仍然面临着“读书难”的问题。孩子们没有文化怎么行?老人坐不住了,她马上给自己制定了一个计划:每年拿出一个月的工资资助贫困学生。

  最初的几年,刘老通过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将资助对象定为恩施或黄冈等省内山区的农村女生。2000年前后,她认为,九年义务教育制度已逐步完善,农村困难的孩子们如今面临的是义务教育与高等教育衔接的这一段。于是,她将自己的资助对象改为高中生。

  刘老的儿子李晓景介绍,母亲对被资助的学生很有感情,每当收到孩子们的信,她都会看上好几遍,而后整整齐齐保存好,但是很少会回信,一来因年事已高,提笔写字不便,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她考虑到,现在的孩子自尊心都很强,她担心自己的回信会被其他学生看到,让受助的学生产生自卑心理。因此,她一直默默关心着这些孩子,但却不愿将善举示人。

  因此,在孩子们给刘老的信中,有不少学生根本不知道她的个人情况,因而称呼她为“先生”“叔叔”“阿姨”。在孩子们的猜想中,资助他们的好心人时而是一位老教师,时而是一位老干部,但是“一定是充满爱心的好人”,是“慈祥可亲的奶奶”,也是“传递爱心和感恩精神的人”。信件中,有孩子们附上的千纸鹤,也有孩子们寄来的期末考试成绩单。

  因病失忆不忘给孩子们寄学费  生活节俭资助金额却水涨船高

  每年8月初学校开学之前,是刘迪固定的捐助时间。早年间,刘老都是亲自去省青基会捐款,后来随着年龄增大,老人腿脚渐渐不太方便,有时会让儿子李晓景代为捐助。

  李晓景回忆,有一次母亲生病住院了,还专门打电话给正在外工作的他,说孩子们又要开学了,让他记得去捐钱。

  2005年,刘老身体一度非常不好,甚至出现过短暂失忆的情况,但躺在医院的病床上,还没忘让儿子代她去青基会捐款。“这位老人已经是我们的老朋友了!”省青基会的韩丽介绍,1992年6月,湖北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正式成立,因一直在此负责收款工作,她与刘老相熟,她说:“每学年开学前的暑假,老人必定会按时捐款。”

  韩丽回忆,1990年代,刘老身体尚好,常常在保姆的陪伴下来到青基会办公楼下。因腿脚不便,老人打电话让韩丽下楼,将现金交到她的手中后,老人会说“自己一颗悬着的心放下了”。

  在儿子李晓景眼中,母亲是个节俭的人,洗澡用过的水,她都会循环用于冲厕所。但在资助学生这方面,老人却前所未有的出手大方。

  在刘老家中,记者看到团省委及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发给她的希望工程十周年贡献奖奖杯,还有厚厚一叠的结对资助卡。在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工作12年的谢国华,翻阅着多年以来的捐款记录告诉记者,1994年起,刘老每年至少会资助两名学生,捐款额度也从数百元逐渐提高到几千元。老人曾表示,资助金额要与工资提高幅度保持同步。

  18年来,刘老的捐助款从早期的每年几十元,几百元,到如今的每年6000元。至今共有50余名学生获得过她的资助,金额近6万元。

  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的工作人员赵洪武还记得,去年9月,由共青团湖北省委、楚天都市报、湖北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主办的湖北希望工程“十二助贫困大学生”特别访谈会在华中师范大学举行,他们曾邀请刘老参加,但被刘老婉拒。

  刘老说:“我只想尽绵薄之力为社会做点事情,尽些责任,虽然每年的额度不高,但只要坚持下来,还是能帮助一些孩子的。”

  一封来信分享着成长的秘密  一个电话寄托着深挚的祝愿

  “不久前,我梦见了我的妈妈,说实在的,我已经好久没梦见过她了,我真的很高兴。短短一年时间里,妈妈、外公相继去世,这种打击足以让人撕心裂肺,可是奶奶,我很坚强,我知道要为弟弟做榜样。这些我都没跟我的同学说过,我害怕他们会用怜悯的眼光来看我。奶奶,我会健康快乐的成长,长大成一棵茁壮的小树。”这是2010年,麻城市实验高中女生小晶(化名)写给刘老的一封信。

  在麻城龟山乡瞿家畈村,记者找到了小晶的家。这里在大别山深处,小晶和家人还住在破旧的土坯房里。小晶的母亲2006年去世,家中还有个正在读小学的弟弟和年事已高的爷爷奶奶,生活拮据。

  2009年起,刘老每年资助小晶的学费,直到她高中毕业。小晶说,她打算暑假与同学结伴去武汉打工赚大学学费。如果可能,她希望看看这位从未见面却在梦中相见过的奶奶。她认真地问,“奶奶她还好吗?”

  当得知刘老虽然身体不便但仍牵挂着他们,小晶的眼眶红了。当天晚上,记者返回武汉后,懂事的小晶发来短信,“请转告刘迪奶奶,好人一生平安”。

  在麻城市宋家湾新区,记者见到了刚刚高考完的罗浩。18岁的罗浩父亲患有重病,至今仍躺在床上,家里仅靠母亲叶剑玲打工补贴家用。

  叶剑玲说,每次收到刘老的资助,罗浩都会写信表示感谢。每年过年,叶剑玲都会打电话给刘老拜年,刘老也会问问家里年货都置办好了没,还跟他们拉拉家常。叶剑玲说:“老人的恩情,我们现在没有能力报,但不能忘。”

  黄陂区土庙镇,曾有6名学生受到刘老的资助。如今,这些孩子都已经长大成人成材,记者辗转联系上曾受资助的胡希。

  今年26岁的胡希去年从湖北工程学院给排水工程专业毕业后,被中建二局相中,去了北京工作,成为公司机电部门的一名设备助理工程师。

  胡希回忆,母亲在他11岁时便去世,当时,他正读小学三年级,赚钱养家的重担落到做泥瓦工的父亲身上。胡希一度想放弃学业,减轻父亲供养兄妹俩的担子。到小学六年级时,他得到刘老的资助,他意识到,世界上仍有好心人在默默地关心着自己,后来,他以优秀的成绩考入黄陂一中。

  多年来,他始终记得刘老的“雪中送炭”,他曾给刘奶奶写去一封信,老人虽未回信,但他仍然会时常想起这位不曾见面的好心人。

  受过资助的孩子们都曾经想象过这位默默资助自己的好心人究竟是什么模样,“白发苍苍、慈祥可亲的老奶奶,就像我的亲人那样。”事实上,住在武昌东湖畔的那位老人,确如孩子们想象的那般模样。

故事大全

少儿故事 伊索寓言故事 中国寓言故事 格林童话故事 安徒生童话故事 中国童话故事 儿童睡前故事 一千零一夜故事 经典少儿故事 睡前故事视频 成语故事视频 幼儿故事视频 胎教故事视频 哲理故事 智慧故事 寓言故事 禅理故事 经典哲理故事 爱情故事 校园故事 初恋故事 网络爱情故事 伤感爱情故事 感人爱情故事 经典爱情故事 亲情故事 父爱故事 母爱故事 兄妹故事 经典亲情故事 名人故事 中国名人故事 外国名人故事 名人励志故事 经典名人故事 人生故事 职场故事 成败故事 经典人生故事 鬼故事 短篇鬼故事 校园鬼故事 搞笑鬼故事 长篇鬼故事 灵异鬼故事 真实鬼故事 经典鬼故事 民间故事 成语故事 对联故事 唐诗故事 中国民间故事 神话传说故事 外国民间故事 经典民间故事 现代故事 幽默故事 营销故事 考研故事 理财故事 英语故事 百姓故事 纪实故事 打工故事 法制故事 心理测试 经典现代故事 传奇故事 推理故事 侦探故事 玄幻故事 探险故事 经典传奇故事 历史故事 皇帝故事 将相故事 后宫故事 中国历史故事 世界历史故事 战争故事 经典历史故事 创业故事 大学生创业故事 名人创业故事 女性创业故事 80后创业故事 农村创业故事 经典创业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