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新闻网讯(通讯员 陈嘉阳刘子嘉)初见谷宪芬是在近日团市委组织召开的创建学习型团组织座谈会上,她作为太子河区唯一一名代表参会发言。
她在发言中简单地介绍了自己的创业经历,当了解到她是从一个下岗女工打拼出今天的成就时,记者对她产生了兴趣,会后想约她做专访,却被婉拒。再三邀约之后,她说,那就找一个下午吧。
几天后的一个午后,记者如约前往位于太子河区望水台街道瓦窑子村的兔场,谷宪芬早已等候在门口。她热情地跟记者打招呼并领记者参观了兔场。
谷宪芬的兔场整个场区占地面积8亩,除了她和家人居住的房间以及场院空地外,兔舍占据4亩,还有2亩地栽种着喂兔子用的紫花苜蓿草。
走进兔舍,记者看到每只成年獭兔都舒适地居住在自己的“一居室”中,谷宪芬说,种兔都有专属笼子,刚刚出生的小兔放在兔舍中央的木匣子内,待稍大些的时候再养在笼子里。
记者注意到,每只种兔都有自己的“身份证”,一张上面标注着几个数字的小铁片被绑在笼子上。
谷宪芬说那些数字是记明种兔的产仔日期、产仔数量和出栏日期,这样做的目的是促进优胜劣汰,保证兔皮质量和提高经济效益。
“我是好战型的,要做就得做好。”
1989年,谷宪芬随着全家来到辽阳后,先是在供销社系统一家小商店做收款工作,后来调到同一系统的土产日杂二库做仓库保管员。谷宪芬把自己负责的仓库收拾得井井有条,百余种商品摆放得整整齐齐,每一种商品出库多少、库存多少、摆放在什么位置她都如数家珍。
由于认真的工作态度和极具条理的工作方式,谷宪芬得到领导和同事的交口称赞,她负责管理的库房被树为典型,上级领导亲自前来视察。
那时她所在的单位有个小型家兔场,为省科研养殖实验兔子。1998年,单位领导找到谷宪芬,让她管理兔场。从未接触过这个行业的谷宪芬稍微犹豫后承接下来。那时候东北还没有形成养兔的产业意识,也没有成功的市场运营模式来参照学习。
谷宪芬觉得既然答应做就要做好,于是她把年纪尚小的儿子交给婆婆照顾,自己吃住在兔场,全身心投入其中。半年以后,小小的兔场繁殖了上千只兔子。
由于种种原因,兔场办了一年多就关停了,随后,谷宪芬也下了岗。但她并没有因此消沉,靠着一年多的养兔经验,与别人合伙养起了獭兔。天生好强的谷宪芬并不满足于配合别人,她逐渐萌生了自己办场、开创事业的想法。她的想法得到村领导的大力支持,半年后村里将现在的这片场地承包给了谷宪芬。
2002年,谷宪芬自己的兔场成立了,兔场所在地原来是用来堆放垃圾的,谷宪芬领着家人一点一点清理,将整个场地铺得平平整整。兔场需要启动资金,谷宪芬卖掉了房子,加上全部积蓄以及借来的钱共4万余元,购进了种兔。就这样,她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
可是这一年,因为俄罗斯、韩国等地对兔皮的订单很多,而国内货源不足。很多养户在筹备不充足的情况下,利欲熏心地以次充好,导致订单被取消。原本筹集的兔皮积压下来,出口不成,内销也行不通,最后影响到整个獭兔市场的行情,致使獭兔市场处于低谷。春天买进的兔子150元一只,到秋天整只兔子才能卖上 30―40元钱。谷宪芬了解到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后,选择了坚持。她相信一切要靠质量说话。只要质量过关,风波过去,一定会好。
果然,这年的年后,獭兔市场走出低谷,迎来市场春天。
可是,经过一年高峰期后,禽流感来袭,市场再一次走入低谷,兔肉又无处可销了。在很多养户将兔肉以几元钱一只的价格卖掉的时候,谷宪芬买来冰柜,把兔肉冷冻了起来。同时她不断地联系周边城市的各大市场。禽流感平息后,谷宪芬利用之前铺垫好的关系将兔肉卖了一笔好价钱。
养兔人都知道河北是全国皮毛集散地,很多厂商都会到河北市场去寻找货源。当谷宪芬了解到河北肃宁成立了一个民间的养兔协会,并要开办一个全国性的会展时,她只身前往,了解獭兔市场形势。在那里,她的眼界大开,思路也随之拓宽。
听说河北人对东北民风存在一定误解后,谷宪芬诚恳地与对方交谈,将东北淳朴厚重的民风和东北人爽快真挚的性格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让对方渐渐放下芥蒂。后来,随着交流沟通的增多,越来越多的河北人来到东北收购皮毛。在当时行业中有个不成文的规则,提供信息的人会在中间抽取一定的费用作为好处。而谷宪芬没有从中收取过一分中介费用,她只希望通过诚实相待,找到一个可以与河北市场牵线搭桥的人。
初到河北卖货时,谷宪芬是顶着一定的压力和风险的。尽管已经有了初步了解,但毕竟人生地不熟,可是她深知只有在那个市场才会卖出她的兔皮的真正价值,所以,她坚定地迈出了这一步。面对很多热心人的质疑和劝阻,谷宪芬笑笑说,我是用四万块钱起家的,大不了就从头再来嘛。
谷宪芬始终保持着平和的心态面对市场,但她又是“每天都以临战的心态面对一切”。她说选择养兔子就是选择了艰难,每时每刻都像在战斗一样,挺过了禽流感,又遭遇了经济危机,十年来没有一年是顺风顺水度过的。既然驾驭不了市场,那么就要想办法在洪流中坚持,她始终相信守得云开见月明。低谷的时候,是一份坚定的信念支撑她等待峰回路转。
“我很充实,人活得要有价值。”
跟谷宪芬聊天,听到频率最高的一个词就是“兔子”。一个整日素面朝天的女子,本有机会坐在环境幽雅的办公室里品茶看报,可她却选择了这样一种整日围着兔子转的忙碌人生。她说,这样的生活让我觉得充实,活得有价值。
因为有了一定的经济实力,谷宪芬曾经想将兔场发展成集团式企业,将业务扩展到服装行业,但当她对整个市场作了详细地比对分析之后又放弃了这个想法。因为以她的实力,目前即使涉足服装行业,也只能从小企业做起,而小企业由于机械化不够先进势必导致成本较高,而大企业吞并小企业也是一种较为普遍的存在现象。
因此谷宪芬认为给自己定好位是很重要的,适合做什么就踏踏实实地潜心去做。她说自己就适合养兔子,那么就在这些兔子身上追求最高的经济效益。于是,谷宪芬静下心来踏踏实实搞养殖。
养殖业的管理极为零星琐碎,每一只兔子从出生到出栏,以及配种、接生、喂养等每一个步骤谷宪芬都坚持亲自参与。她对兔场的每一个角落都甚为熟悉,饲料安排到什么程度、养殖进行到什么程度全部了然于心。
谷宪芬还常常到网上查找资料,做一些市场分析。她说,做实体不是搞形象工程,自己要清醒地认识到这份工作是做给自己的,而不是给别人看的。每一次投资她都很谨慎,通过分析市场了解市场前景,再根据自身能力是否驾驭得了可能会遇到的风险,然后选择投资方向。
她说,要想把这么多兔子的吃喝拉撒睡都管理好,除了掌握足够的信息和养殖技术外,食物原料的储备也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她比较喜欢囤积食物原料,用这种方式降低养殖成本。在货品出售方面,谷宪芬则会坚持投入跟产出成正比的原则,等到市场价格没有持续长高趋势的时候才会出手。同时,她还积极把自己的货品推向市场,譬如直接与加工厂家联系将货品卖给对方,减少中间环节的利润流失。
谷宪芬的兔场从最初的60只种兔开始一年一个台阶向前迈进,到现在达到拥有500只种兔,年出栏量万余只的规模。如今谷宪芬兔场的兔子出栏量在全省都数一数二。
谷宪芬告诉记者,我的能耐就是把兔子养好,只要它能出生,我就能让它健康长大。经过她十年的精心培育和提纯扶壮,她把那些个体小毛短的美系兔培育成个体大毛长的獭兔,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杂交兔品系。她会经常与收购厂家进行沟通,了解对方需要什么样的兔子,她就会朝着那个方向尽可能地接轨,从饲料配方等方面提高营养价值,并研究怎样添加营养成分才能使兔子成活率高、皮毛长得好。如何让兔子生长得好、不生病,成了谷宪芬时常记挂于心的事情。谷宪芬的兔子很少生病,除了必要的疫苗外,她从不在饲料中添加药物,而是从细节做起,把疑难杂症控制在萌芽状态时消灭掉。
“我对谁都宠着,唯独不宠自己。”
如今的谷宪芬在很多人眼中都算是成功人士了,可是她的人生态度和观念却从未改变,不显富、踏实、低调地认真经营事业经营人生。在她的影响下,就读于一高中的儿子也越来越像妈妈,不追求虚华,脚踏实地,懂得担当;她把父母和公婆都接到了兔场,方便照顾,四位老人相处和睦;丈夫甘心做她背后默默支持的男人。谷宪芬很满足,她说,她很享受现在的生活。
兔场每年都在扩建,谷宪芬的团队也在逐渐变大,兔场的工人多数跟随她四五年了,没人愿意离开。谷宪芬十年如一日每天都坚持5点起床,中午最多休息半个小时之后又开始忙碌起来,直到晚上8点半左右才会收拾一天的疲惫去休息。试想对自己这样“狠”的一位老板对手下员工会如何?
谷宪芬说,工人们的上班时间是早7晚5,中午午休时间从11点至1点。她严格要求工人,却不会对工人吆三喝四。她每天上午给工人安排的工作任务基本上就是按照四个小时的工作量进行的,如果偷懒就完不成,可是工人若在午休时间睡觉休息,即使下雨,谷宪芬也不会惊扰工人而是自己把晾晒着的兔皮收起来。工人下班前没完成的工作由她来善后,她绝不耽误工人的时间。
谷宪芬会给工人很多空间,工作中碰到问题她不武断下定论,而是选择和他们坐下来探讨。她不下命令,而是放开手让他们去尝试,通过实践来总结经验。
她常常换位思考,因此待人宽容得体不苛刻。她常常会给工人发放一些福利待遇,工人生病了,她骑车就去给买药;工人牙疼吃不下去饭,她就亲自给蒸软颤颤的鸡蛋羹;工人鞋破了,她就去商场给买回来新的;工人之间闹矛盾,她细心发现后赶忙安抚。与其说她是老板,不如说她更像是一个亲切的家人、朋友。
谷宪芬把时间和关心切割开来,分给了儿子、老人、丈夫、工人,还有她的兔子们。
她说自己对每一只兔子的“身份证”情况都了如指掌,虽然每名工人都有自己的具体工作,但是谷宪芬仍然坚持每天上午亲自给每一只兔子喂食,以及把初生的兔仔放进母兔的笼内吃奶,吃罢再给它们放回原处。她说,并不是对工人不放心,而是只有自己亲力亲为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才能踏实。
她告诉记者,我对谁都宠着,唯独不宠自己,对谁都有时间,唯独对自己没时间。
虽然谷宪芬已经步入不惑之年,但是她所散发出的活力和积极的心态很容易感染到身边人。她从不会大肆宣传自己的兔场,也从不刻意包装自己的形象。借用时下最为流行的一句话说就是低调做人,高调做事。她说自己一直在尽最大努力去奋斗,为家人为朋友为可能帮助到的人做一些事情,她始终是朝着既定目标前行着,内心坦荡,毫无遗憾。
记者手记:
谷宪芬现在的卧室就是当年饲养60只种兔的房间,她说这个房间对她有着别样的意义。当时建兔场的时候,她指着一块空地告诉别人这块地留着以后做车库用的,当时大家听后哈哈大笑,认为她在讲笑话,而十年后的谷宪芬有能力做到了。
谷宪芬说,现在仍然只是创业阶段,还不到谈功论赏的时候,她还要继续前行继续奋斗,要照着心里已经规划好的路线朝前走。她给记者讲了一个很有趣的比喻,当她觉得自行车是最为实用的时候,即使面前的是宝马跑车也会让她觉得不如自行车。
临别时,谷宪芬一再叮嘱记者千万不要把她架得太高,不要艺术加工。面对这样一个人,记者觉得任何的后期处理都显得多余和造作,于是如她所要求的,记者粗鄙地勾勒了她的一幅人物肖像,远远无法生动地展现她的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