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团的指导人亲自担任主考,他在听过一位年轻姑娘的试唱之后,大声喊道:“想当歌唱家?哈!决不可能!决不可能!”
他认定这位姑娘是成不了歌唱家的,因为她既没有表情,又没有个性。他劝姑娘说:“你呀,还是回家去买一架缝纫机替人做做衣服吧。”
一盆凉水劈头盖脑地浇在姑娘的身上,她的心都要碎了。要知道,她能争取到这样一次考试机会是多么不容易呀!
姑娘名叫阿娜斯廷·苏曼亨克,她的父亲是奥地利的一个小官吏,收入甚微,而家中人口却极多。因此,苏曼亨克从一降生到人世间就饱尝了饥饿的滋味。只要能有黑面包吃,她就十分满足了,至于黄油是个什么样儿那是不曾见过的。
她在学校里,午饭是干黑面包,晚饭还是干黑面包,除了能喝点咖啡和汤以外,别的花样是绝对没有的。为了能多得到一点食物,她经常要从学枝跑到城边的一个小动物园去,帮人家打扫猴子笼换得几块夹肉面包吃。
她虽然穷苦,但酷爱唱歌。经过多年的苦练,总算得到了报考维也纳帝国歌剧团的机会。可是主考人的一句话,将她的理想、希望和多年的心血都一笔勾销了。
从此沉沦下去吗?不!她还要练习歌唱,还要坚持奋斗。苦难之魔老是缠住她不放。
她的婚姻又成了一幕悲剧,丈夫离开了她,却把许多债务留在她的身上。当时的法律规定:夫债妻还。因此她家里被地方官洗劫一空,只剩下一把椅子和一张破床。后来,虽然找到一个时有时无的唱歌职业,地方官又把她收入的大部分都索去还债了。
她白天黑夜都在唱歌。她不得不唱,因为孩子们就等着她挣这几个钱来维持生命。严寒的冬天来了,她却没有钱买柴暖屋子,孩子们哭喊着说肚子饿并且冻得发抖……
饥饿、多病、失望,使得她实在难以忍受。她一度感到前途毫无希望了,于是决心带领孩子们一同自杀。她觉得活着受罪倒不如死了的好,而且也不愿意孩子们再遭受自已所受过的痛苦。
她打听好了火车经过的时间,然后领着孩子们向铁路走去。孩子们哭着拉住她的衣角,在她的身旁蹒跚地走着。
“呜——”火车的汽笛声从远处传来,她和孩子们紧靠在一起俯身卧在铁轨上,铁轨在微微震动着,火车正轰隆隆地朝他们压过来……
突然,她的小女孩爬到她的面前哭着喊道:“妈妈,我爱你!这里太冷了,让我们回家吧了”
孩子那可怜的话语,象钢针一样刺痛了她的心,刺痛了她的神经。她清醒了!她一把拉过孩子翻身滚出了铁轨,踉踉跄跄地回到她那荒凉寒冷的家里,母子们抱头痛哭了一场。
挣脱了死神的魔掌,她还得奋斗,还得唱歌。她把人世间的辛酸苦泪都融化在歌声里,去打动听众的心。渐渐地她赢得了越来越多的听众。
几年之后,居然名声大振。柏林的皇家剧院、伦敦大剧场、纽约的京城剧院都争着请她去演唱。她后来到了美国,终于成为二十世纪初期世界着名的女歌唱家。
有一次,她应邀回祖国首都维也纳的皇家歌剧院演出,正巧又遇上当年那位主考人,主考人迎上来热烈祝贺她惊人的表演,说:“你的面貌我有点熟悉,我们是不是在哪儿见过?”
她诙谐地答道:“就在此地见过。不记得了?您还劝过我回家买架缝纫机哩!”
苏曼亨克这位大歌唱家成才的经历,不也正是一曲动人的奋斗之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