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参与了清政府几乎所有内政、外交、经济、军事等大举措,成为清廷的首要重臣!随着地位的提升,他一手创建的淮军成为充当国防角色的常备军。而以他为首的洋务派集团开始了中国早期的近代化运动——洋务运动。
同治四年,他扩建江南制造局;与此同时,苏州机器局随他迁往南京,扩建为金陵机器局;同治九年,担任直隶总督,接管天津机器局。
在中国近代早期的四大军工企业中,李鸿章一人就创办了三个!在引进西方设备进行近代化生产的过程中,他提出:“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同治十一年底,他创办了中国近代最大的民用企业轮船招商局。
在整个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他先后创办了江西兴国煤矿、开平矿务局、上海机器织布局、津沽铁路等。
他对中国海军的建设更是巨大的!他是晚清所有重臣中最有忧患意识的人,深切意识到列强的威胁主要来自海上。
因此从七八十年代开始提出“海防论”,积极倡导建立近代海军。他一手创建的北洋海军拥有舰艇25艘,官兵四千,在当时是亚洲最强大的海军,在全世界也能跻身前八位!可以毫不夸张地说。
在几乎没人了解世界上还有蒸汽机的大清帝国里,李鸿章居然能细致观察蒸汽机的运转原理,并将蒸汽机引到中国。
当洋人要在中国开设电报业时,朝野上下无不惊慌失措,认为电报之设,深入地下,横冲直撞,会断绝大清地脉......李鸿章知道电报业蕴藏着极高的军事和民用价值,没过多久他支持铺设的中国第一条电报电缆线在大沽口到天津之间开通了。
甲午战争中中国惨败,这不能怪李鸿章,究其原因,还是国之体制不行,要不是有李鸿章创建的北洋水师,那日本人岂不是可以直接登陆侵占中国?李鸿章赴日谈判,日本漫天要价,他一直磨到点灯时分,口干舌燥地要求再将赔款削减五千万两,实在达不到目的了,又说削减二千万两也行,最后甚至含泪向伊藤博文哀求。可以说他是忠实地执行了清廷的电旨:争得一分有一分之益。可人家不为所动,老人家何等可怜!
也正是马关条约的刺激,李鸿章发誓“终身不履日地”。两年后他出使欧美各国回来,途径日本横滨,当时需要换乘轮船,要用小船摆渡,他一看是日本船,怎么也不肯上,最后只好在两艘轮船之间架上木板,75岁高龄的老人毅然蹒跚着步子,慢慢挪过去。
大清国运不济,甲午之战刚刚战败,没过几年八国联军侵华,大清国很不意外地又战败了。1900年8月15日,大清国都城沦陷,9月29日李鸿章到达天津,10月11日到达北京。
这次他病倒了......开始吐血,知道自己时日不多的他想尽快结束谈判,可是列强没有丝毫想撤军的迹象。躺在病榻上的他指挥下级官员将赔款降到最低点,从一开始的10亿两白银降到4亿5000万两,当时大清国有4亿5000万臣民,列强以此侮辱中国人。李鸿章被迫接受了侮辱。
1901年11月7日,李鸿章怀着无尽的遗憾离世了,享年78岁。
消息传来,慈禧眼泪当场流了下来,感叹:“大局未定,倘有不测,再也没人分担了!”
李鸿章去世后,我们来看看外国人和一些国人对他的评价。
英国及美国的评价最为著名:不仅是中国在当代所孕育的最伟大的人物,而且综合各方面的才能来说,他是世界上在上一世纪中最为独特的人物......
梁启超: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
近代史学家唐德刚认为其“内悦昏君,外御列强”,是自由近代外交以来,中国出了”两个半“外交家的其中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