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切尔上任后毫不妥协地进行了改革,在经济上,推行新自由主义,打破福利国家格局;在政治上,缔造英美联盟,反对欧洲一体化,在军事上,赢得马岛战争。所有这些激进且争议巨大的政策被称为“撒切尔主义”。
支持者认为她带领英国走出困境,找回昔日的荣耀;反对者则认为她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独裁者”,几乎毁掉了英国的福利制度。无论历史的评价如何,撒切尔一生的功过成败正如她自己所说,“你可以改变立场,但我决不妥协。”
出身 从杂货铺走出的铁娘子
“凡是有不和的地方,我们要为和谐而努力;凡是有谬误的地方,我们要为真理而努力;凡是有疑虑的地方,我们要为信任而努力;凡是有绝望的地方,我们要为希望而努力。”1979年5月4日,撒切尔夫人用这段话缅怀了已故友人,也开启了自己的首相生涯。
1979年,英国迎来第一位女首相,站在唐宁街上,撒切尔夫人对即将面临的挑战踌躇满志。
不同于一般英国政客,她并非出身于政治世家,1925年,她出生于英格兰林肯郡一个杂货店家庭,她父亲热心地方政治。
在自传《通往权力之路》之中,玛格丽特回忆起童年生活:“楼下开店楼上安家的生活一言难尽。这种独具特色的生活特点之一就是你永远都在上班。”
年轻的玛格丽特非常勤劳,仿佛不知道疲倦是什么。“我们家强调勤奋工作。我们在家里从不懒散……一个原因就是,我们就是这类人。”这种人生态度深刻影响了她的政治哲学。
1944年,19岁的玛格丽特被牛津大学录取,所学专业与浪漫丝毫无关——化学。
受父亲影响,年轻的玛格丽特对政治产生了浓厚兴趣。她在牛津就读时,成为大学保守党协会主席,热衷政治的她说,“要离开政治真是一种痛苦。”
临近毕业时,她参加了几个单位的面试,其中一个是一家化工厂。面试官给她写下的评语是“此女子个性太强,不宜在此工作。”最后,她被一家塑料工厂的研发部录取,从此一头扎进了塑料世界。
发迹 初入政坛遇终身伴侣
不过撒切尔并未放弃从政愿望,在1950年和1951年选举中,撒切尔夫人是当时最年轻的保守党女性候选人。
她对政治的爱好,也令她找到了一生的伴侣。1949年,24岁的玛格丽特在保守党晚宴上遇到了丹尼斯撒切尔。丹尼斯是富商之子,继承了家中生意蒸蒸日上的油漆公司。
两年之后,玛格丽特嫁给了比她年长十岁的丹尼斯,成为了撒切尔夫人。而这也为她从政之路,奠定了坚实基础。
上世纪50年代的英国很保守,撒切尔夫人出身常遭人嘲笑。同时,议员收入微薄,从政又需要大量金钱。在自传《唐宁街岁月》中撒切尔夫人写道,“如果没有丹尼斯,我根本不可能当11年首相。”
撒切尔曾数次竞选议员失败,但从未放弃,终于在1959年获胜,正式成为下议院议员。
从此她的政治一片坦途,当保守党在1970年的大选胜出后,撒切尔夫人如愿入阁,出任教育大臣。她做事大刀阔斧,不惧争议,上任第一个月,为削减教育开支,取消学生免费牛奶。结果,她遭到了示威者投来的鸡蛋和烂菜叶。
撒切尔从来不缺乏争议,然而正是争议为她树立了鲜明的个人风格,永不妥协的政治风格,为她赢得了铁娘子的称号。
1976年1月19日,已是保守党党首的撒切尔夫人发表了演说尖刻抨击苏联,苏联官方报《红星》因此抨击她为“铁娘子”。不过撒切尔夫人对这个称呼非常欢迎,认为这正好反映出她坚决和不动摇的性格。
带着铁娘子的称呼,1979年,保守党赢得了大选,铁娘子也开始了长达11年的首相生涯。
拜相 毁誉参半的唐宁街岁月
在撒切尔当选首相之前,工党领导下的英国经济困顿,很多地区由于不断出现罢工而陷于瘫痪。撒切尔夫人上台之际就宣布,她将领导英国走向繁荣,她开出的药方是——自由市场经济、放松管制。
她引进了削弱工会权力的立法,将国营企业私有化,促使英国走向市场经济,迫使工党放弃老旧的社会主义,开创英国经济全新局面。
然而,争议如影随形。私有化振兴经济的同时,也造成英国贫富差距急剧加大,失业人口增加,上世纪80年代早期英国失业人口上升到300多万。
《独立报》撰稿人约翰雷图说:“在那些年里,英国的贫富差距急剧加大。有些人生活的确得到很大改善,但英国社会为此付出了很大的代价,犯罪率上升,社区破裂和分化。”
所以当后来她离开唐宁街首相府时,对她的看法几乎分裂成两个极端,支持者认为她带领英国走出经济困境、提高英国国际地位;反对者认为她毁掉了英国的福利制度。
她不仅仅在经济上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也在外交上显示了坚决的铁腕。
1982年,阿根廷占领马岛后,撒切尔不惧万里之遥毅然出兵,并一举取得战争胜利,令她赢得了巨大的国内声望,也为她的改革奠定了民意基础。
英雄走上巅峰,但也必然会走下巅峰。1989年,保守党在是否加入欧元联盟的问题上陷入分歧。她坚决捍卫英国的财政主权,拒绝接受“我们根本无法控制、连利率都不能由自己决定的统一货币”。
于是她带领英国加入了欧盟,但却保持了英国的独立性。然而正是因为反对加入欧洲货币联盟,1990年她被政治盟友们逼宫下台。
十几年过去了,撒切尔在普通民众中的争议形象依然存在。2002年,在BBC举办“100名最伟大的英国人”评选中,她名列第16位;而在一年后“你最痛恨的100个最坏的英国人”的民意调查中,撒切尔夫人排名第三,在曾经的矿区,至今矿工家庭仍不能原谅撒切尔当年对待罢工的冷酷之举。
影响 “福利国家的掘墓人”
对于铁娘子的政治影响,要从她手术刀式改革英国积重难返的福利制国家开始。当时英国深陷严重的“福利病”难以自拔。
面对这种情况,信奉“自由主义”的她开始对英国的“懒人”模式宣战,铁腕对付工会改革,降低税收,并大刀阔斧地削减公共开支和社会福利。她坚信个人应该通过自己的力量和能力改善生活状态,而不能纯粹依靠政府的福利保障,撒切尔通过一系列自由主义的措施开始“拆散”福利国家体系。
铁娘子坚信政府是“小”的好,反对“大”政府,她引入市场化机制,进行私有化改革,分离可以由市场接管和承担的公共服务,以达到提升政府效能、效率和效益的目标。
首先,她通过采用企业化的管理方式提升政府效能和灵活性。其次,她下放执行权力给更低一级公务员,让高级公务员集中做好政策制定工作。另外,她使执行机构更有利于改善公共服务供给,提高公民对政府满意度。
撒切尔在政府体制改革中走在了世界的前列,特别是与美国里根政府自由化改革相对应的英式私有化改革,使得世界各国在处理国家与社会、政府与公民、政府与非政府成员之间的关系上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企业家政府”、“市场化”、“外包化”等深刻地影响了国家治理社会的方式。
撒切尔对于政府机构的改革对于整个英国的影响延续至今。1997-2010年的工党政府虽然在“第三条道路”的指引下,重新寻找社会民主主义的复兴之路,但却依然保留撒切尔的影子,工党政府十几年执政期间,进一步扩大英国私有化程度,有人甚至将布莱尔的政策主张称为“布莱切尔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