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称十全老人的清乾隆皇帝弘历,自视甚高,很少有人能入其法眼。但他承认,有三个帝王,却为他所佩服,一是他的祖父康熙玄烨,二是唐太宗李世民,三是宋仁宗赵祯。
关于前二人的功过是非,论说可谓已汗牛充栋,就不说了,在此只想略为言说一下人们似较少注重的宋仁宗。
宋仁宗公元一0一0年生,因其之前的皇子一个个夭折,故起名“受益”,五岁封庆国公,九岁立为太子,十三岁就承继大统,更名赵祯,一登帝位。
初初一看,幸运之神似处处关爱着他,但其实并非全然如此。一是他的老子前任皇帝宋真宗,曾对他怀有杀机,只是在大臣的提醒下才幸免于死;二是他虽登帝位,可只是名义上的皇帝,太后垂帘听政多年后才得亲政;三是爱面子讲排场的真宗留给他的,是一个边患多国库空虚的烂摊子,要多难有多难。可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他却作出了一系列的业绩,让后人不能不对他刮目相看。
宋仁宗的重要个性特征是:对弱者同情,对世事宽仁。这既成就了他的个人魅力,也成就了他为帝的业绩。
在他一朝,出了许多名垂千秋的大文豪。唐宋八大家,两人出在唐,六人出在宋。而出在宋朝的六人,均出于他当政时期。这六人,可以说是个个名声显赫。时至今日,有谁不知欧阳修曾巩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的大名呢?为什么能这样呢?林语堂说得好,因为这时是中国文人所处的“最好的时代”,文化氛围轻松。
在他一朝,不只出大文豪,而且出大政治家出能臣出大忠臣。如范仲淹,富弼,韩琦,文彦博,包拯,杜衍等。他支持范仲淹的新政,他宽宏大量,他在一定程度上有如今说的民主雅量,他能容忍臣子与自己争辩,不动辄就龙颜大怒要人首级。
仁宗有个宠妃张贵妃,故尔其才能平庸的伯父张尧佐大沾其光,不只出任财政部长,而且同时还兼四大要职。为此,众官合起力来弹劾之,并与仁宗在廷堂之上争论不休,楞头青的包拯,更是态度激烈,滔滔不绝,唾沫星子溅得仁宗一头一脸,直气得仁宗拂袖返回后宫。要说皇帝口含天宪,治包拯个大不敬罪易如反掌,但他并没有这样做,而是对张贵妃大发脾气:“你只知道为你伯父要官,可你知道,现在的御史中丞是包拯吗?”容臣子这般与自己争吵,还有哪个帝王能够这样?不是就连被称之为一代明君的李世民,也恨不得要了魏征的脑袋一求清静一显帝王的威严吗?
今人知道,柳永在历史上是个写青楼歌词的高手。这个人二十几岁时赴京应考,结果榜上无名,几年后再考,仍是名落孙山。这让他郁闷之至,于是写下了大发牢骚的《鹤冲天》,其最后的句子是:“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这事让仁宗知道了,所以,当他第三次应考时,虽然考官录了他,但最后关头,仁宗临轩发榜时,御笔一挥,划掉了他的名字,并金口玉牙说道:“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粗略以看,似是仁宗器量狭小,何必这般计较一个小文人的牢骚之言,断人前途。但再一想,柳永的词句,不是大有讥讽国家大考,藐视朝廷之嫌吗,认真追究起来,这就不是小事一桩,而是罪名甚大了,仁宗不给他这样上纲上线,又可以说是宽宏大量放他一马处事宽仁了。
而这件事的下文,则更有趣,因为柳永随后就一头扎进青楼,写词赚取银子,让烟花女奉养他,并美其名曰,他这是“奉旨填词”,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与皇帝竟开这样的玩笑,在别的朝代遇上别的帝王,不掉脑袋才怪!
更多故事文章请登录看看米_看故事大全网:http://gs.kankanm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