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每个人的心中,都有属于自己的春天。关于春天,诗人名家有过太多的描绘。在我眼里,春天简直就是一本活生生的书,让人百嚼不厌,翻阅不够。它以艳丽的插图,隽永的语句,多变的文体,丰富的内涵,不断地吸引我们去期盼它,亲近它,探究它,吟咏它。
春天是一篇散文。不知不觉中,小河里的水涨起来了,清澈明净的河水倒映着蓝天,犹如一条透明的蓝绸带子;倒映着绿树,犹如一块碧玉。小草脱去沉重的衣衫,换上了翠绿的外套,从田野钻了出来,给大地铺上了一张无边无际的绿绒地毯。柳树在微风的吹拂下,尽情飘摆,舒展着阿娜的腰肢,吐出嫩芽儿,随后,嫩芽儿又长出一片片青翠的绿叶,轻轻撩拨着潺潺的河水,远望就像一道绿色的门帘,近看又像是临镜梳妆的长发。一朵朵金黄的迎春花绽开了笑脸,向着长天吹奏生命之歌。这时候,桃花也不示弱,在春风的抚弄下,也艳如红霞般的闹开了。虽然春天里的景物形态万千,但变幻中的一切无不显示出生命的勃勃生机。这不正体现了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吗?
春天是一本诗集。每一片叶子,每一朵花上都凝结着芬芳俊秀的诗句,细细品味,齿唇留香。刚长出的小草,既有“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的体态,也有“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的雅致。早春,柳枝和桃花便从“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的情境中萌动而发了。到了仲春,柳与花便在“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的时分浓得再也化不开了。及至暮春,百花争艳的景象又在“南园桃李花落尽,春风寂寞摇空枝”、“一庭春色恼人来,满地落花红几片”的光景中脱去了往昔的华丽……打开春天这本诗集,无论是花草虫鸟还是山水雨露,你都能在盼春、赏春、惜春的章节里吟诵出令人痴迷的意境来。
春天是一部小说。一树树桃李繁花似锦,争奇斗艳,演绎着招蜂引蝶的浪漫情事。蝴蝶扇动着彩色的翅膀,蜜蜂吟唱着醉人的甜蜜,在花枝上跳舞,在花朵上缠绵,书写着“蝶恋花”的执着与痴情,演绎出“为谁辛苦为谁甜”的酸楚与期盼。小鸟这位主人公这时候也在“千呼万唤”中终于“闪亮登场”了,它开始绞尽脑汁的制造情节,拐弯抹角的“拈花惹树”,谁说名花有主,不到最后一刻,决不轻言放弃。一个情节曲折,香艳动人的故事就此拉开了序幕。
春天是一则寓言。你瞧,墙角砖缝里拱出的新绿,悬崖峭壁上吐出的花蕾,水泥路径旁抽出的狗尾,农家瓦楞中蔓出的青苔,无不在向我们昭示着生命的寓意,生存的信念。山地里无人关注、无人打理却兀自开放的野花,诠释着“开也从容,落也从容”的禅意。枯树上那新发的嫩枝,枯草下那向上冒着的点点绿芽,都在告诉着我们一个关于向上向善,不向命运低头的哲理。
随着一缕清风,轻轻的……
带来了“我”所拥有的一切
——生命中的绿。
我轻轻的在播洒希望……
告诉你:春天来了!
在这片赤热的土地上,
我读懂了什么叫——英雄;
在这片熟悉的土地上,
我明白了什么叫——奉献;
在这片肥沃的土地上,
我悟到了春的真谛——希望。
这里便是希望的跳板,
这里便是光辉的桥梁,
在这片土地上,我愿化作一棵小草,
在阳光下尽情舒展,
就算,
是为春天增添一份绿的源泉。
……
花儿在开放,叶儿在招摇……
这里,
在这神韵的气息中,
我将慢慢地逝去,
但是,
这里的绿将永恒,
春——将长驻!
随着一缕清风,轻轻的……
带来了“我”所拥有的一切
——生命中的绿。
我轻轻的在播洒希望……
告诉你:春天来了!
在这片赤热的土地上,
我读懂了什么叫——英雄;
在这片熟悉的土地上,
我明白了什么叫——奉献;
在这片肥沃的土地上,
我悟到了春的真谛——希望。
这里便是希望的跳板,
这里便是光辉的桥梁,
在这片土地上,我愿化作一棵小草,
在阳光下尽情舒展,
就算,
是为春天增添一份绿的源泉。
……
花儿在开放,叶儿在招摇……
这里,
在这神韵的气息中,
我将慢慢地逝去,
但是,
这里的绿将永恒,
春——将长驻!
第4篇 春天的遐思800字当阳光点燃了满树的新绿,
当清风扫尽了开空的阴郁,
当冷香飞上枝头,一夜春风桃花雨。
春天到了。
春天的华丽登场,给镇雄这个小镇的人们带来了封冻一冬的热情,年轻人纷纷去登山采青,就是年过半百的老人们也“移居”到了户外,感受阳光的温情,享受余生的乐趣。仿佛死亡已不再重要。他们下棋、逗鸟,与时间作着最后的赛跑。春天的来临给我们带来了一个生机盎然的世界,所以所有人都喜欢春天,我也如此。
众所周知,春天是播种的季节,贵如油的春雨酸醒了沉睡的灵魂,揉揉惺忪的睡眼,怀揣一颗蠢蠢欲动的心,拥着蛰伏的梦想,让我们在萌动的希冀中飞翔。
一叶绿知天下春,好美的意境,好美好诗意的重温。如今,我们正处于阳春三月的怀抱中,尽情享受那醉人心魂的温馨,我们是上帝所偏爱的孩子,因为我们拥有青春。我们身上散发出阳光的味道,那是奋斗与不屈的朝气。
不知是命运让我们与未来相遇于这个春天,还是前生的无数次回眸让我们与未来注定有缘。不过,一切已不重要,总之我们站在了时间的风口,只要风起,永不停留。
春天的空气中氤氲浓烈的气息,那是未来的召唤还是永恒的呼吁?不管怎样,开始——现在——追逐梦的距离。
这个春天有多少学子背上了沉重的责任,从农村来到了城镇,继续着一场又一场与时间的角逐,记得我从家里来的时候,天上飘着忧郁的雨,空气有些沉闷。或许是由于感染了雨丝的情绪吧,上车的那一霎那我居然有一种想哭的冲动。雾很大,我看不见前面的路。妈妈鬓边的银丝随风而舞,拨动了我心中的那根弦,骤然间心里满是悲伤的旋律。我自己也不明白为什么会满脑子的愁绪挥之不去。或许是由于不舍也或许是因为恐惧,那一刻我真的好想说“妈妈,我不想走”。她仿佛猜透了我的心思,望着布满阴云的天空说:“现在是春天了,雾很快会散,雨终究会停”。
对啊,“现在是春天了,雾很快会散,雨也终究会停”。以前总认为母亲没上过学,没文化,便认为她没办法介入我们的生活。在我心中,她是一个只懂得春耕秋收的人,可就是她的一句话让我豁然开朗,不再忧伤,不再彷徨。
因为现在是春天了,雾很快会散,雨也终究会停。
第5篇 泰山遐思1500字照例今早是要和马老师去经石峪的,醒来却听到雨点敲打窗外铁皮的声音,便顿生了些懒惰。还是马老师执着,在他的“雨中登泰山别有一番情趣”的诱惑声里,我才拿起雨伞,和他一起走进了飘摇的风雨中。
路上边走边聊,不觉已到红门。拾级而上,此时的盘山道上已是流水淙淙,雨水汇成的一道道小瀑布,正从一磴磴的石级上顺流而下。山道两侧的店铺业已开门,只是无人问津,冷清得很。就连平常活泼的狗儿,也是静静地卧在门口,似乎是在享受着这难得的安然。望着脚下泛着亮光的青色条石,心中竟莫名地升腾起一种对它的崇敬。历史的车轮在它的身上无情地辗过,使它再也无法寻回当年的青春;岁月的沧桑早已磨去了它的棱角,使它本来伟岸峭拔的身躯日渐消瘦孱弱。能给它带来慰藉的是,从杂沓的脚步声里,它曾目睹了一个叫孔丘的学者和他的一群弟子在它的身上走过,他们的高谈阔论让它言犹在耳,甚至他们襟飘带舞的窸嗦声它还清晰可闻;从纷乱的身影中,它分明看到了那一统华夏,自诩“功盖三皇,德过五帝”的始皇帝的王者霸气;它更忘不了有一位面容清瘦的诗者,踽踽独行,正是它用蜿蜒盘旋的身躯把他送到了岱顶,于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喟叹随着山风呼啸而来,至今仍在它的耳畔回荡。
过了万仙楼,莽莽苍苍的绿色一齐涌入我们的眼帘。密密的雨斜织着,路边的每一片树叶上都是翠色欲滴,绿得那么鲜洁,那么光亮,仿佛每一片叶子后面都跳动着一个鲜活的生命。树叶上镶嵌着的一串串雨珠似乎是断了线,它们跳跃着,滚动着,倏尔已不见了踪迹。草叶也不堪重负,将雨珠悄然抖落在大地母亲的怀中。雨落在伞上,啪嗒,啪嗒,越发显得石路的静寂与幽长。
在山路上也能间或看到一两顶花伞,在雨雾中的山道上和丛林里游走穿行。刚过漱玉桥,我就仿佛听到了随风而来的夹杂在雨雾中的悠扬琴声。哦,前面就是“高山流水之亭”。驻足亭前,心驰神荡。不就是在这座亭子里,神俊飘逸的伯牙盘膝而坐,拨弄琴弦,释担而立的子期正在凝神倾听吗?慷慨激越的琴声在伯牙的指间流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俄而,伯牙志在高山,子期道:“巍巍乎如泰山。”少顷,伯牙心在大河,子期又说:“洋洋乎若江河。”高山尚在,流水依然,而今知音又何处觅寻?
过亭东行便来到了经石峪。经石峪四面环山。龙泉峰耸峙于东,状如竹笋;炮高岭横亘于西,宛若睡螺。涧水从西北方的叉沟乱石之中泠泠而出,流汇成溪,顺势而南。经营茶水早点的老张此时早已张好大伞。我们坐在伞下,啜饮着甘泉泡制的老干烘,流连着雨中山色,顿觉心旷神怡。甘美馨香的茶水不仅浸润着我的脏腑,更涤荡着我的心灵。静坐在山的怀抱里,让我感到了山的博大,人的卑微。眺望龙泉峰,峰间不知何时竟漫起了如纱似的薄雾,自南而北,仿佛一幅宽大的白色幕布在缓缓地拉过,对面的劲松和巉岩已悄然隐藏得无影无踪。不一会儿,四面全起了雾,在我们的眼前翻腾飞旋。正为身处幻境而飘飘然的我们竟又不知何时还归了人间,那硕大的幕布正被一双无形的大手一点一点地轻轻卷走。
距喝茶处前两三步处便是曝经石。被称为“大字鼻祖,榜书之宗”的经文,字径约50厘米,均被红漆描过,字体似蛟龙纵逸遒劲,神采如佛一般潇洒安闲。经文历经千年风雨的剥蚀和世人无度的捶拓,现已残灭过半。眼前的它们已无力支撑起自己沉重的身躯,只能仰躺在你的面前,低声诉说着它们曾经拥有过的辉煌和历史的巨变沧桑。我凝视着,凝视着这些历史的见证者,是它们又把我带到了庙宇森严,古树参天的千年古刹,让我坐听晨钟暮鼓,仰看老树昏鸦。钟罄之声抑扬顿挫,梵呗清音不绝于耳,这些声音和在一起,在空旷寂静的山林之中穿越回响。
手把茶杯,眼前云雾又起,耳边流水潺潺,此时的我已然不知是身处山中,还是山在我的心中了。
第6篇 海岸线上的遐思1500字阳春三月,草长莺飞,我兴致勃勃地来到福建东山岛看海。只见阳光、银滩、仙人掌、珊瑚礁,木麻黄林带,还有旖旎迷人的海上风光:蓝天与碧海一色,白云与海鸥齐飞,水光潋滟,风帆点点。光伴随着静,静凝固着光。站在海岸线上,隔着浩渺的云烟,我仿佛看到了祖国的宝岛――台湾。
从前,有个古老的传说。说在这浅浅的海峡上,原来有一座巍峨的玉屏山,山顶有一所女神庙,庙顶有一颗光芒四射的夜明珠。在一次天崩地裂的大地震中,巍巍高山裂成福建、台湾两片半屏山,隔海相望。女神庙和夜明珠一刹那都不见了,留下了许多说不清、道不明的谜。有人说,什么时候夜明珠重新出现了,隔海两爿半屏山就会合成一座玉屏山……
我让海水浸泡赤脚,尽管没有细沙的摩擦,却也能感受这苍茫大海的亲抚。也泛起我对旧时以至远古的回忆:闽台两省一衣带水,狭窄处只有130公里。“婆娑之洋,一苇可航。”在那遥远的洪荒时代,台湾本来是和福建连在一起的,只因地层构造变化才出现海水最深不足百米的浅浅海峡,台湾遂成海岛。随着全球气候冷暖的变化,冰期和间冰期的轮回,海平面多次升与降,台湾海峡曾经多次出露为陆地,台湾多次与大陆连在一起。中外许多考古学家都承认,台湾的古人类“左镇人”和“长滨文化”,还有原住民高山族同胞都是来自福建一带的。所以,又有人把台湾称之为“浮福建”,意思是说,台湾是福建省漂浮在海上的部分。
自古以来,闽台人民本是一家人,同根生,共荣辱,血缘相亲,风俗相近,语言相同,文化相连,天地之间没有任何人、任何力量能够把他们分开。台湾现有2300万同胞中,有80%以上来自福建的厦漳泉,还有客家人和外省人也都是来自大陆的。即使是高山族同胞最早也是来自福建沿海。有谁能够改变这个铁的历史事实呢!
让人气愤而可笑的是,总有那么一小撮“台独”分子,不断地叫嚣什么“两国论”、“一边一国论”等等,企图把台湾从祖国分裂出去。这是白天做梦,包括台湾2300万同胞在内的13亿中国人,绝对是不会答应的!就如同《七子之歌》中说的那般:“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琉球是我的群弟,我就是台湾”。
众所周知,李登辉祖籍是福建永定县湖坑村;游锡易婕钦闹葳蚕匦阕纾宦佬懔婕悄暇赶厥檠笙缌堵ィ怀滤庾婕勤蚕睾煨桥┏“滓洞澹乖焦鹈懦率献陟舭葑妫邓恰翱氖ネ酢背略獾牡谖迨糯铩
听到这些,你想的也和我一样吧,试问:他们能够说他们的祖宗是“外国人”吗?他们能够不说闽南话、客家话和普通话,而改说别的什么狐音鸟语吗?他们能够不用汉字而改用别的什么拼音符号吗?他们能够不信仰妈祖、佛祖、关帝文化而改信奉别的什么牛鬼蛇神吗?他们能够去掉黑眼睛、黄皮肤摇身一变而成为白种人吗?
伴随夹杂着少许咸涩的海风,我来到着名的风动石――塔屿风景区,瞻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东山关帝庙,亲眼看到了台湾同胞慷慨解囊资助修庙的碑记和近年来5千多人次拜谒祖庙时敬送的匾额,了解到台湾全省有481座从这里分香的关帝庙,可谓“云蒸霞蔚,群星璀璨”。我慢慢地领悟到了一个浅显而又万古不移的真理:闽台情缘难割断,亿万民心不可侮。然后,我又在东山县博物馆看到了一块从附近海域捞起的台湾独有的斑鹿化石,不免发出如此这般感叹:远古动物尚有如此不忘故土的情怀,何况而今的文明人类呢?
站在海岸线上,看着这平静的大海,它的歌声使我震撼,我的心在浪谷里翻腾,荡起阵阵涟漪:谁说夜明珠消失了?那包括2300万台胞在内的13亿中国人要求统一反对分裂的一颗忠心,不就是那熠熠生辉的夜明珠吗?
那么“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而今十届全国人大已经通过了庄严的《反分裂国家法》,体现了中国人民誓死保卫祖国统一大业的共同意志和坚强决心。日月潭碧波凝翠,扬子江热浪含情,两岸同胞日夜盼团圆,祖国统一的春天还会远吗?隔海相望的半屏山团圆的日子还会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