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草根成名已屡见不鲜。随着我国文化产业的日益兴起,越来越多的“草根”为人所知。近段时间的王宝强、“钢琴王子”刘伟、“旭日阳刚”组合、“西单女孩”任月丽等让每一个人感动的“草根”明星的出现,不仅仅让公众了解到“草根”生活的艰辛,还让人们看到“草根”的执着——不畏挫折,努力追求人生,追求梦想。从某种意义上讲,他们的成名,也体现出了我们这个时代的进步性,向更多的“草根”说明了——梦想面前无草根。
可是,去总有人利用“草根”这一名号做出些令人不齿之事。这些人无非就是看重——名利。
近几年来,网络上疯狂流行拜金言论,许多相亲类节目也竞相出现“宁可坐在宝马车里哭,也不愿坐在自行车上笑”这一露骨的追求名利的话语。对于名利的追求,更使许许多多普通的年轻人变得爱慕虚荣,虚幻而不切实际,为了名利不择手段。
就拿“凤姐”来说,才艺、学识和长相一样都没有,却拿着厚脸皮当盾牌,以“无耻”红遍大江南北。说什么“九岁博览群书,二十岁达到顶峰”,说什么“以我的智商和能力的话,六百年之内不会有第二个人超过我,”还自诩文笔超过鲁迅。如此恶性炒作自我的目的在于——成名。无论是美名还是骂名,无所谓。正是因为这种厚脸皮的人的兴风作浪,才会使现在的人迷失甚至丧失了辨别是与非,好与坏的能力。
既然已经有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那后面肯定会有第二个,第三个,长此以往,便形成了恶性循环,原来人们所尊崇的优良的思想道德品质便会被名利所取代,这个社会的秩序也将不复存在……
因此,我们说对待“草根成名”的现象,我们也应当保持理性的头脑。对待成名背后的名与利,我们更应当保持理性。要知道人们之所以会追捧“草根明星”是因为他们身上所特有的精神值得这个社会的肯定与回报,他们能够成为引领社会健康、向上发展的风向标,也更是因为他们的那份朴素、那份纯真、那份淡定。所以说请不要让“草根明星”——这一新时代的风向标在“大风”的晃动下迷失方向。
咸林中学高二:果郁郁
第2篇 谈谈课外书400字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没有了书,我们的知识从何而来;没有了知识,我们的祖国怎会如此富强;如果祖国不富强,我们又怎能过上如此幸福的生活?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书的功劳。又所谓“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因为读书好,所以我们要多读课外书;因为要读好书,所以我们要有选择性的读课外书。
我们的教科书必然是好书,可课外书的种类繁多,我们该如何从中分辨好书与坏书?好书,即是对我们身心健康的书。详细地说,就是内容健康、上进,不把我带入歧途。中国的四大名着不就是好书吗!好在他们经典,内容高尚且读后使读者意味深长、印象深刻,明白更多深刻的道理。这样的书,多读都不是罪。而我们不应该读的是那些腐蚀我们青少年的肮脏的书籍。那些书的内容淫秽、血腥。我们应该向那些书说“不”!不要等吃亏后才看清它们的真面目。
多读课外书是好的。家长及老师应该提倡孩子学生们多读好的课外书。不能只局限与那几本教科书与辅导书之间。
第3篇 一根小草400字从前,山坡上有一根小草,总是垂头丧气,每年都不开心,有一年,春风姑娘看到了这根低着头的小草,便问它:“你为什么总是哀声叹气啊?”
“哎,我们每年都是一个样子,枯了又长,长了又枯,每年都是一样,哪来的快乐呢?”小草说道。
“怎么能这样想呢?,每一天甚至每一秒都有变化,第一天,你会发现小树长出了嫩嫩的小芽;第二天,你会发现你有长高了;第三天,你还会发现又一朵小花绽放出灿烂的笑脸……总之每一天都有一种独特的美丽。”春风姑娘微笑着说。
小草慢慢的抬起头,看到了这个世界的美好:天那么蓝,花那么香,阳光那么温暖……
春天转眼间过去了,迎来的是炎热的夏天,山坡上一片青绿,每个小草都挺直腰板,几个孩子过来了,看到如此美丽的山坡,惊叹:“怎么这么美啊!”说完,它们在草坪上嬉戏,玩耍声,笑声充满了整个山坡。
相信自己,就会换来无穷的快乐。
应城市实验小学五年级 普昊琛
第4篇 巴根草750字巴根草是一种很常见的野草,它长在田野里的小路旁。每当我上学或者放学的路上总会看见它,它总是默默地在小路上一声不吭的生长着。它不像鲜花那么引人注目,大多数人都不会去注意它。我也是从一次偶然的机会中认识到了巴根草的。
那天,我和奶奶去田野里看麦子。我们走在小路上。见路旁两条绿色的带子,踩上去软软的。我疑惑地问:“奶奶,这是什么草?”
奶奶告诉我说:“这种草叫做巴根草,一般都长在小路旁。”
我这才蹲下身来仔细地观察它们。只见它们把全部的身躯都伸展开来了。长长的细藤蜿蜒曲折,翡翠般的长藤上满是节,像卧倒的缩小的细竹子。更奇妙的是每个节上都长着两三片细长的绿叶。我伸手想扯下一根藤蔓更仔细观察,没想到费了好大劲也没扯下来。我才注意到原来每个节下面对着叶子的地方都长着许多白色的细长的像胡须一样的根。奶奶接着说:“老话说:‘交了巴根草,走路不跌跤’。”
一次放学的路上。我又看到了巴根草。不过它被车压了一道很深的印子,巴根草的“手臂”几乎都要压断了。我心想:这巴根草肯定是活不成了。根几乎都要压断了还怎么活?于是便没有再留意它。
谁知过了一个星期我想到了它的时候,它居然活过来了,还直直的长在那儿,那么青翠、那么茂盛。
下雨了,我艰难地行走着,不时要停下来甩掉鞋上又重又粘的泥巴。突然我看到了路边的巴根草,草叶上顶着雨珠,晶莹闪亮在雨中欢笑着。我连忙跑过去。巴根草仍在地上伸展着身体,让路人从它的身体上走过。我把脚踩到了巴根草身上,鞋上不再有泥土了。巴根草它总是默默无闻的奉献着。即使赔上性命,它总是那么坚持,从不怕磨难。
它使我想了很多,想到很多人。我那当农民的爸爸妈妈、教我的老师、还有医院的护士、还有大街上的清洁工……
安徽淮南凤台县马店中心小学六年级:候莹
第5篇 读《谈生命》名篇有感1000字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现代散文家,小说家,诗人,儿童文学作家。主要作品有诗集[繁星春水],散文集[寄小读者]等。而这篇[谈生命],却是她一份发表后便遗落50多年的瑰丽明珠。
与世纪同龄的冰心比我的父辈还年长50来岁,我的父辈已经是她的读者了。还记得我小学四年级时买了一本冰心的诗集[繁星春水],我现在还记得那时父母看到这本书时眼中放射出地兴奋的光芒。
冰心奶奶说:“生命像东流的一江春水,他从最高出发源,冰雪是他的前身。他聚集起许多细流,曲折穿过了悬崖峭壁,快乐勇敢的流走,一路上不管遇到的是暴风雷雨,还是晚霞新月,他都勇往直前,似乎有一股力量催逼着他向前走。。。。。。”她还说,生命想一棵树,从幼芽到枯老衰竭。也许有一天,他再一次从地下的果仁中,破裂出来,有长成一棵小树。
宇宙是个大生命,我们是大生命中之一叶,最终也会江流入海,叶落归根。当我们呱呱落地的那一刻起,我们就注定要经历生老病死,在人生的路途上,我们会经历无数坎坷,我们总要学会面对,学会解决,学会迎难而上,不管怎样的狂风暴雨,都要不被打倒。
“也许有一天,他再从地下的果仁中,破裂了出来。又长成一棵小树,再穿过从莽的严遮,再来听黄莺唱歌,然而我不敢说来生,也不敢信来生。”是啊,来生究竟是什么,我门谁也不知,谁也不晓,来生究竟会怎么样,我们也无从探究。但是,我任坚信,生命会使我们的灵魂继续延续。
文章的最后一段使我对生命的了解更加深入,透彻。其实我们的存在是那么渺小,但是宇宙与社会的进性运化,却是由我们每个人组成的。可并不是每条江流都能入海,不流动便成了死湖;不是每一颗种子都能成树,不成长便成了空壳;也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成才,不进取就变成了无用之人。成功有很多种,并不是只有成为一个着名的做家,富有的商人才算成功。只要你为社会作出你的贡献,每天活的有意义,不碌碌无为,那么,你业算是成功。
成功不在与是否成名,能让自己的生命活的有意义,有价值,才最重要。不管快乐,还是痛苦,我们都要感谢生命。因为快乐固然快乐,痛苦又何尝不美丽?快乐与痛苦并存,才能使人生更加精彩,更加美好!
人生是漫长的,也是短暂的;是痛苦的也是快乐的。年华似流水,转眼我们都已长为少年,当我们有一天变成白发苍苍的老人时,我们也许会懊悔当初。那么,为何不从现在开始,让我们的生命变的充实,人生变的有意义,也不枉我们的这一生!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开明中学初一:王倩倩
第6篇 轻谈一下“80与90后的文化名人”900字我看过一些韩寒的文章,小说,更希望能够在网上下些有关于韩寒,郭敬明,张悦然,还有一些些比较有名的文化名人。当然我所说的文化名人是指离我们很近的名人,说是近又要再次说清是指年龄上的,比如80后,90后的。毕竟现在炒的很热的就是这些人,80后90后其说白了也就是新异一族的代表这是我在一些评论家的文章上看的。80后90后的年轻一代的文化作家也是在这个炒作横行的社会中最受争议的代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都有自己的说法,甚至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小学的只要会写作文的都有过自己的看说法。有的人嫉妒,有的人羡慕。
我们先不说他们的文章到底写得好不好,就说那份不为人知的心酸与不为人知的泪水,我想韩寒或者是郭敬明的简史喜欢他们的人一定会有一些了解。那是不用多说的。
说文章吧!我看过郭敬明的《幻城》我就曾经被他忧伤的文字说感动过,我说实话我喜欢。同样我也看过韩寒的《长安乱》其诙谐的文笔,与那蕴含的这里并不是表面那样肤浅。不信你看看韩寒的文章是不是大多数对现实解剖的比较刻薄,显示这样的人不多了……
鲁迅说走自己的路,让他人说吧!现实的现实社会有几个人可以做到这句话的我们自己闷心自问……我不否认有人可以做到,反证因为各种原因我就从来没有做到过。
我看见《让人们记住“90后”什么》这篇文章受到了大家的极力推捧,这篇文章写出了我们对90与80的分别,与我们到底该这样去做一位90后。
无独有偶我又看见一篇叫《90后的阳光晒韩寒》这篇文章我也不知道说好还是不好,就像我说的能做到自己的人本来不多,就像后来的说法一样。作者能做到不为大众化的胃口作出了冷眼看韩寒的文章就是不错。当然也有很多人为此大大的批评了本文的作者,评论的多样化让我现在才清楚原来中国人的文化水平是这样的高。我真的是无语了……
我想其实不管名人,不管作者写出了些什么,毕竟他写的都是自己的看法。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就是这样说的吧!任何事物存在就有他的理由……
所以我们应该自己冷静看社会,看世事,做到走自己的路,让他人说,做到你自己是一千个哈姆雷特中的最冷静的一个。
第7篇 谈谈正确修改作文的几个方法500字一、按提纲修改法
学生作文“初成”后,可要求他们按照作文前所列的提纲逐项进行检查、对照。如写“我敬佩的一个人”时,一名学生的提纲是这样列的:
1、爸爸是我敬佩的人。
2、具体叙述爸爸让我敬佩的典型事例。
3、爸爸真令我敬佩。
在他的作文中有这样一段叙述:“爸爸很勤劳,为了我们这个家,他每天天不亮就起床,然后做饭、收拾屋子,打发我和妈妈吃过早饭,他又去开出租车。妈妈有腿病,行动不方便,只负责我的学习,每次作业她都要给我检查……”在对照提纲检查时,他发现写爸爸让自己敬佩的作文,却写进了妈妈的事,这样与提纲不符,于是删去了写妈妈的材料,重点写了爸爸让自己敬佩的内容。这种修改方法可使学生的作文逻辑性更强。
2、冷却法
学生对某一事物的认识,总是随着知识的增多而逐渐加深,所以作文写完后,如果搁置一段时间自己再看,就会发现其中的不妥之处,此时,再对作文进行修改,往往会收到很好的效果。如写“难忘的一件事”,一名学生写自己第一次学缝衣服的事情,没有在细节描写上下工夫。几天后,她拿出这篇作文再读,自己发现缝衣服的过程写得不够详细,于是进行了补充修改,最后改为:
“……我进屋把妈妈的针线篓拿出来,找了一条同我的衣服颜色相同的线,接着就穿针,谁知穿了几次都没有把线穿到针眼里去。……我便学着妈妈的样子,把线捻了捻,捻得针尖般细,慢慢往里穿,终于穿上了,我特别高兴。再把线的一头挽个结,把衣服的破口对齐,便开始缝起来,不知怎么搞的,手总是被针尖扎着,手指流出了血,我慌忙擦掉,继续缝,可是针总是不听使唤,不是偏左,就是偏右……”
这样一改,使情节变得一波三折,生动具体,谁读后也会觉得这的确是令人难忘的一件事。
3、互改法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有的达不到最理想的效果,究其原因或是知识面窄,或是只从自己的认识角度看作文。采取互改的方法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互改前,老师要根据本次作文的训练要求,提出本次修改的主要任务。方法是先把学生按作文的不同水平分成四至六人为一组,要求每个人都阅读其他人的作文,如遇到自己认为需要修改的地方,应说清为什么要这样改,并征求作者意见。对有争执的问题,老师要给予点拨解决。这种方法可集思广益,激发学生修改作文的积极性,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修改作文的能力。
修改作文还有比较法、抄改法等多种方法,只要有助于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以上方法都可灵活采用。
修改能力是写作的基本能力之一,修改是写作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道工序,常言道“文不厌百改”,作文是改出来的,不是写出来的。俄国作家契诃夫曾说过:“写作的艺术,其实并不是写的艺术,而是删去写得不好的东西的艺术。”古今中外成名作家均注重文章的修改即能充分证明修改的重要性。
大家都知道,作文教学是现代语文教学的重头戏,作文在语文考试中几乎占有半壁江山,而我们的学生在作文时却很不注重修改,写完了就算完事了,认为修改是语文老师的事。这种看法是错误的,有害的。不会修改文章,不懂得修改的要求和方法,会妨碍表达,不利于作文水平的提高;不重视修改或缺乏修改能力,在平时作文和作文检测中就会出现不应出现的错误,这样就直接影响考生的成绩,因而中学生一定要对作文修改予以足够的重视。
下面,就作文修改时应注意的方面谈谈自己的见解:
第一:着眼全篇,从整体到局部进行修改
一提到作文修改,有的同学可能就认为这简单,不就是看文中有没有错别字,病句嘛。于是一动笔就埋头于词句的修改中,对作文整体的失误却没有察觉,这样做是本末倒置,无益于作文水平的提高。
面对已起草好的作文,我们应先整体浏览,从全局出发,看作文中心是否明确,是否有新意,看所选材料是否紧紧围绕中心,然后再考虑作文整体框架方面的环节:看文章结构是否紧凑,布局详略是否合理,过渡是否自然,然后才考虑句式的选用,进行词语的锤炼。
只有从全篇入手进行修改,才能统观全局,从大的背景上权衡得失,局部修改才能有依据,才能有效的提高作文水平。
第二:先求“清通”,后求“工巧”
所谓的“清”,就是文字简洁,把可有可无的字词句一律去掉,不用自己不懂的字词,不生造字词。
所谓的“通”,就是文从字顺,先说什么,后说什么,安排得井井有条,行文合理连贯,相互照应。
做到文章的清与通是作文修改的最基本也是最起码的要求,而初学写作的人常爱堆砌辞藻,滥用修辞,过分追求文辞的华美,并以此为荣,夸示于人。其实,文章的美并不在于用了多少修饰语,有多少名言警句,而是要看它词句是否通顺,表现是否合理确切,因此我们在修改作文时应先求“清通”,使作文文从字顺,简洁明了,在此基础上,再对语言进行适当的加工润色。
那么如何做到“清”与“通”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去做:
(一)句子要简单完整。中学生在作文时,尽量不用或少用复杂的长句,尽量用些短句,在修改时要看文中有无病句,要让每个句子都能准确无误的说清楚一个意思。
(2)注意句子的前后搭配,防止主谓、动宾搭配不当,用词时要注意近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选择恰当的字词表达自己的意思。
(3)修饰过分雕琢的地方,仔细分析每一句话,看它表述是否恰当,是否符合平时说话的习惯,对话是否符合人物的各自身份,不要写书生气太浓的语句。
(4)注意标点符号的运用,分清句读。
许多同学平时不太注意标点符号的用法作文时一“逗”到底,甚至一篇文章中没有一个标点,仅用一个圆点表示停顿。这种做法是很不好的,须知标点符号如同人的五官,必须清朗明白,千万不可忽视标点符号的用法。
另外还应注意标点符号运用的格式,特别是每行开头的第一格不能用句号、逗号、顿号等标点,省略号、破折号等应占两格,这些虽然是些很细微的地方,我们也不可忽视。
第三:修改内容空洞,令人沉闷的地方
中学生的作文常犯内容空洞、言之无物的毛病,文章读起来乏味,让人感到沉闷,应从如下方面加以改正:
(一)要分析所写句子的正误优劣,看所说的事理是否准确,情调、语言色彩是否合适,读起来是否顺畅,内容充实。
(2)句子不要太长,段也不要太长。句子一长,别人不能一下子就看懂,势必影响阅读兴趣;段太长则显得行文呆板枯燥,让人觉得压抑,而写短段则使得文章显得生动活泼。
(3)要精心分析所写的句子是否会产生歧义,是否合逻辑,一定要做到句意明晰。
(4)文章不能以量压人,要做到内容充实,该长则长,该短则短。
第四:注意文体,力求得体,合乎规范
尽管目前考试作文有淡化文体要求的倾向,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不顾文体特点,任意为文。
文体不同,对文章的要求也不同,一般说来,记叙文要生动形象,能表达作者鲜明的爱憎之情;议论文要论断准确,逻辑严密;说明文要清楚明晰,让人一目了然;应用文要合乎款式,简洁明了。因此在作文修改中,一定要注意这篇作文是何种文体,它是否符合该类文体的写作要求,千万不能写出既不像记叙文,又不像议论文、说明文的“四不象”作文来。
第五:修改时应注意保持文面整洁,不可忽视小处
由于受时间限制,作文特别时限时作文和应试作文,推倒重写的可能性不大,有时连重新抄录的时间都没有,这样,除了写的时候要谨慎外,在修改时也要避免大涂大抹,大的移位。可改可不改的地方,不必去改,非改不可的地方要将原字词句轻轻划掉,在两行间空白处改正,力求保持卷面的整洁,因为卷面给人的是第一印象,字迹潦草,卷面脏乱差,让人见而生厌,哪有心思去仔细阅读?而字体端正、卷面整洁,却能让人赏心悦目,一见倾心。
此外,有些小的地方也应给予高度重视,如不写或少写错别字,不用错标点等,如果在这些小地方出错,会让人很觉倒胃口,影响作文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