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走出影院,已经如痴如醉地拜倒在叶问(甄子丹饰)的英雄气下,不停地说:“这才是英雄,天下无双的大英雄。”我却认为这个“大”字应该改为“真”字。叶问逃离佛山到香港,穷困潦倒之下开武馆营生,却迟迟不见报名者,好不容易等来了个“负责二”的黄梁(黄晓明饰),轻松打败这个“输了才拜师”的挑战者后,刚想开口要学费,对方却跑了。那一刻,叶问脸上的失望苦笑仅仅因为丢失了一次养家赚钱的机会,后来家里实在揭不开锅,叶问很不好意思地向徒弟挤出催交学费的话,傻傻地笑着,露出白牙,其窘度逗乐所有观影人,此乃英雄的一真,真在还原了生活的原貌,不再把英雄“神化”成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你就是再武功盖世,也得为养活一家人变成芸芸众生中的普通一员。没有人不为这样的可爱英雄倾倒,至于那些每天只关注国仇家恨却从未过过日子的英雄,恐怕只能成为大众崇拜的对象,而非大众喜爱、尊敬的偶像甚至标杆。
叶问又是帮太太提箱子,又是给太太揉脚,太太说家里缺钱了,叶问立刻厚着脸皮讨要学费(虽然由于他同情的泛滥,压根没收多少)。对于之前翻拍无数次的《霍元甲》、《陈真》等,不是被一大群美女围着,一个“哥哥”,一个“哥哥”亲热的叫着,就是每天定时上演英雄救美,或者整天为无聊的多角恋纠结,其一出于商业考虑,其二为迎合大众消遣,其三用一个个寻死觅活的美人衬托英雄,可悲、可叹、可笑,叶问的感情让我们在繁杂的商业片中找到了生活的影子和真实温暖的感动,试问,谁还记得霍元甲有几个红颜,又发生过哪些惊天动地的故事,又有谁忘得了叶问与太太相濡以末的温情,此乃二真。
黄梁为维护师门,意气用事,与洪派弟子大打出手,反连累师傅丢了教学的地方,不得已沦落街头教授。叶问始终微笑着,平静地搬出阳台,平静地继续教,黄梁请罪,叶问还是一如既往的平静,淡淡地道出两三句武道精神,讲了讲老友金山找的过往糗事,以此为镜。想起其他影片中,英雄但凡遇这等事,免不了像领导一样冗长而又智慧地论说人生、善恶,那种凛然正气,那种荡气回肠,比起心理专家或演说天才或隐士有过之而无不及,我若是其弟子,训完话后我照样我行我素。此乃三真。
至于“俗”,是影片情节导致,也是中国人几千年心理状态所致。鸦片战争后,我们丢掉了国土主权;近代世博会上,当发达国家展出蒸汽机等高科技时,中国的展品却是银制挖耳勺和绣花鞋,我们丢掉了泱泱大国的先进生产力;当韩国欲将纪念屈原的赛龙舟等申请为本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堂而皇之的将一个个中国古代名人演化为韩国人的时候,我们丢掉了传承文化的责任感。因此,作为自强不息铮铮傲骨的龙的传人,必然要证明我们在外国人身上赢了什么,叶问应运而生,叶问最终以不屈的意志、尊严战胜了龙卷风(英国)。使许多影院经理未想到的是,观影者此时齐刷刷鼓掌欢呼。历史不能忘,却也不能活在历史中,如果为中国人身上热血铁骨而雀跃,这个民族就永远不会垮;如果为叶问为中国人争了口气,证明中国很强悍,中国人更强悍,以此来抚平或遮盖中国,中国人在那时所受的屈辱,通过这点燃中国人的爱国情结赚取钞票,那欢呼声岂不是虚荣者最可笑的笑话么?情节的单一,故事的老套造就了一代又一代“俗”英雄,票房却时时刷新,扪心自问,究竟是什么造就了“俗”英雄?
山东省实验中学高一: 战策
点评教师:季义红
第2篇 莽原真英雄1200字英雄是什么?何为真英雄?看千古风流人物,又有几人能被谓之“英雄”呢?
让我们把目光投向莽莽的大草原,“天苍苍,野茫茫,荒原上奔跑着一直孤狼……”每当我听到这首气势磅礴的《莽原》,时,我的眼前便会浮现出大草原上那奔跑着的狼的身影,那矫健的身姿,那奔跑的速度,让我心中油然而生一个词――英雄!
是的,英雄应该有狼一般的野性与意志,有狼一般的义气与壮志,就连他们战死的样子也很令人感动。就谈狼的意志,我就已经佩服不已,“我是一只来自北方的狼……我只有咬着冷冷的牙,报以两声长啸……”那是一种多么惊人的执着与意志,它们飞奔着,追上一只又一只猎物。别说它们残忍,弱肉强食,优胜劣汰,狼正是因为有了这种看似残忍的强大,才在这个世界上生存下来。
诚然,狼真的很伟大,他们出生在这个世界上,几乎没有一个温暖的家,但是他们风风火火地闯荡在草原上,尽显了他们轰轰烈烈的一生。
狼的母性更让我惊叹,也许在人们看来,狼是一种令人憎恨的动物,但是,当我听到一只母狼为了救她的孩子而牺牲自己的时候,我甚至为之流下了泪,兽犹如此,人何以堪?谁说狼残忍,谁说狼狠毒,狼就算杀过再多的生灵,但,她面对自己的孩子时,却肯用自己的命去换孩子的命,这何尝不是一种感天动地的母爱?母狼也可以谓之英雄,她的伟大正体现于此。
然而在我心目中,狼之所以有着英雄的形象,,最重要的是他有野心与毅力。也许野心是一个贬义词,但是,在我看来一个人如果没有野心,就什么事也做不好,别说什么“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如果一味的追求淡泊,你将一事无成。
你看,狼若是没有野心,他就不可能称霸草原,就不可能逐鹿天下。联系古今,曹操曾“青梅煮酒论英雄”,今天,我就以野心论英雄。
我觉得历史上能被称为英雄的,莫过于努尔哈赤与雍正二人。我总爱把努尔哈赤比喻成一只奔跑在荒原上的孤狼,把雍正比喻成一只披着羊皮的狼。就先谈努尔哈赤,他正是因为那种勃勃野心与那种不甘于受明朝腐败政府束缚的精神,造就了他英雄的一生。若不是我亲耳所闻,我实在不敢相信一个从12岁就被抛弃的孤儿,一个从18岁起就当了明朝官兵的铮铮铁汉,和弟弟舒尔哈齐从十三副铠甲起兵,灭了哈达,收了辉发,十几年后又消灭了强大的乌拉与叶赫。如此的伟业怎是一个平凡人能创造得了的?倘若不是他有了野心,又怎么能够逐鹿中原呢?他正像一只狼,有狼一样的野心和冷静的头脑。纵然他最后战死沙场,他的死也充满了绚丽的光辉。
再看雍正皇帝,千万别以为披着羊皮的狼就是狡诈。在那个年代,在那中处处勾心斗角的宫闱当中,这才是最明智之举。他在当上皇帝之前,从来沉默寡言,把自己藏在暗处,以至于他的父皇康熙很少注意他。正是因为这只野心勃勃的狼披着一件“千载勋名身外影,百岁荣辱镜中花”的羊皮,才让他多了争取皇位的机会,他是一位勤政爱民的好皇帝。,正是他那狼一般的野心智慧,造就了这个对“康乾盛世”起承接作用的真正英雄。
“天苍苍,野茫茫,荒原上奔跑着一只孤狼。”我又听到了那首铿锵有力的《莽原》。我现在终于明白,何为英雄!看那莽莽的大草原上,惟有狼,才配称之为真英雄!
第3篇 打虎英雄1500字在《水浒传》中,出现了两次打虎:一是武松打虎,这是为大家所熟悉的,就连6岁孩童,也知道武松是谁;另一次是李逵打虎,李逵在沂岭上一连打死4只老虎,却鲜有人知道。为何武松仅仅打死一只老虎就被人称作英雄,而李逵一连打死4只老虎,却很少有人知晓呢?
李逵也正为此事纳闷呢。他打算去找武松说道说道。
这天,李逵来到武松家,见武松家已被围了个里三层外三层,水泄不通。李逵挥斧而入,好不容易冲杀到四楼,踢门而入,却见武松房内竟也围着一大堆记者。几个记者正在滔滔不绝地问着武松:
“请问,您当时为什么不听店家劝告,执意上冈呢?您的这种勇气是从哪儿来的呢?是家庭、事业,还是爱情?”
“您这次冒死上冈,为民除害,您的家人支持你吗?”
李逵实在听不下去,一阵挥斧,把这些记者全吓了出去。不料,一娱记还追问武松:“你妈贵姓?”当即被李逵从窗户扔出9.9米远。
武松见李逵怒气冲冲,假意笑道:“李兄,近来可好?”
李逵不吃这一套:“少废话,我问你,为什么你只打死一只老虎,就成了打虎英雄,我一连打死4只,却连个‘见义勇为奖’都没拿到?”
武松呵呵一笑:“李兄,我还以为是啥事呢!你没拿到‘见义勇为奖’,我看是很正常的嘛!因为你打死老虎后像什么也没发生一样,既没向当地有关部门报喜,也没召开记者招待会。你的这段故事能被施老先生记载在《水浒传》里,已经很不错了。”
“再说,当别人问起你打虎的过程时,你把实情都告诉人家了,什么‘从背后猛刺一刀’‘什么一刀刺中喉管’‘在洞内和洞外分别搠死两只小老虎’云云,你应该告诉大家你赤手空拳连毙四虎,这杀虎也得讲究质量嘛!”
李逵不服道:“我杀虎的质量咋不如你了。虽说两只小老虎重量轻点儿,可两只大老虎加起来的重量总比你那只吊睛白额大虫重吧!”
武松笑道:“质量不等于重量。我是怎样杀死那只老虎的?不说别的,我打完老虎后马上到地方上报了官,同时通知了地方媒体,是媒体起了作用。像我这种平民百姓,能成为英雄可不容易,全看媒体怎么包装了。你想啊,广西巡抚在没出事之前不是还被当地报纸誉为清官吗?还有什么‘想到广西还有××人没脱贫,我就整夜整夜睡不好’。这难道不是媒体起的作用。
“拿我来说,首先就是施耐庵炒作得最为厉害。先写老虎如何如何凶猛,店家多次劝阻不准我上冈,树上又写着不准行人单身过冈的告示,还有什么‘山雨欲来风满楼’。这说明,老虎比我厉害多了。在这种敌强我弱的情况下,我惟一的武器――哨棒又打折了。可我照旧赤手空拳打老虎。不瞒李兄说这里面学问大着呢――我是用老虎夹把老虎制服的。可人家媒体不这么说,为的是渲染我的英雄气概,满足国人的自豪感。可你告诉人家连刀带斧毫不费力地杀死了四只老虎。哪还显得你有一点英雄气概。不成英雄那是自然的嘛!”
李逵听了武松的一席话,恍然大悟,突然和武松套起近乎来:“武兄,依您之见,小弟该如何才能成名呢?”
只见武松拿出一张纸来,飞快地写下了几个数字。
李逵问道:“你这是干啥?”
武松将纸递给李逵,道:“这是施耐庵家的电话号码。你请他把你的故事重新改编改编,然后交给某报刊编辑。像你这种名人,又是旋风山的一把手。文章一发表,保证能起轰动效应。当然……”武松微微一笑:“给施耐庵点润笔费,还是值得的。”
不知从何时起,李逵也成了打虎英雄。各大报刊都刊登了李逵赤手空拳、手无寸铁连毙数虎的英雄事迹。所刊登的文章中不免有“为人民办好事,办实事”之类的话。现在,各大小报刊记者经常出入李逵家中。武松心道:“当初,要不是我妙语点拨李逵。这呆子怎会如此发迹,我得去找他理论一番,好歹也算是兄弟一场。”
没料想,如今武松想见李逵一面还得通过李逵的秘书李小姐,并需提前预约……
第4篇 “甄”心英雄1500字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题记
“两条路分岔在黄色的树林,我选择了人烟稀少的一条,一切从此不同。”──罗伯特?佛罗斯特
这是诗人罗伯特?佛罗斯特的诗句,但用这句诗来形容甄子丹毫不为过。普通却别样的童年,他经历一波三折的坎坷,他二十七年如一日的坚持和求索,注定他成为一条腾云驾雾的功夫巨龙。
“甄”起点
甄子丹出生在广东,后来随父母移民到美国。在母亲(着名武术家)麦宝婵的耳濡目染下,甄子丹小小年纪就开始习武并收获颇丰。后来,李小龙的电影风靡全球,又使得热爱武术的甄子丹把李小龙视为偶像。从此,立誓要做“李小龙第二”的甄子丹更加刻苦练功,为他中西合璧的动作风格奠定了基础。
“甄”坎坷
1983年,正值青葱年岁的甄子丹被着名的武术指导袁和平相中,从此与星路结缘。可曾一手捧红成龙的袁和平并没有如愿以偿捧红甄子丹。而自从首次触电之后,电影行业像磁铁般深深吸引着甄子丹,三四部电影过后,甄子丹开始感到前路茫茫。停歇了两年,甄子丹再次重燃信心,从电视剧入手,取得了不错的反响。正当甄子丹春风得意地成立了自己的电影公司,并开始精心炮制自己的导演处女作时。碰上了香港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机。电影已完成过半,投资人却在此时纷纷离开。面临着资金匮乏的问题,眼看着自己的心血“胎死腹中”,甄子丹只好把自己的积蓄拿来周转。影片好不容易拍摄完成,进入后期制作的阶段,由于资金不足,子丹不得不一人承担起剪接音乐制片发行等工作,一边借着高利贷把影片完成,终于挨到影片上映,而票房和口碑却差强人意。
“甄”突破
尽管遇到了不少坎坷和波折,坚强的子丹并没有就此结束自己的演艺生涯。他不断地总结以前的经验,发现自己的不足,一边找到师傅袁和平,在袁和平的电影中担任配角,一边研究各个国家的拳术,努力创造一种属于自己的风格。直到2002年的《英雄》,人们才渐渐对甄子丹有所知悉。此时的甄子丹也渐入佳境,获得了几届国内外的最佳动作设计奖和最佳动作导演奖,成为了享誉国际的动作导演。而在人们热衷于子丹硬桥硬马的“甄”功夫的同时,文戏对于子丹来说还十分模糊。几年来,子丹用心地揣摩着自己演绎的每个角色,注重对人物心理和细节的刻画,力求塑造一个丰满的人物形象,突破自己的演技。经过多少失败与挫折,一部《叶问》终于让甄子丹功成名就。
“甄”成就
如今,如同提到黄飞鸿人们就能想起李连杰一样,一提到叶问,人们马上就能想起甄子丹。《叶问》中精彩的武打场面也一度被奉为经典,被多部影片模仿。而在《叶问》之后甄子丹名声大噪。2009年他又大胆地参演了四部风格截然不同的影片,并获得了票房口碑双丰收的好成绩,把自己的演艺事业推向高潮。他流利的英语,幽默的言谈和技惊四座的一手好钢琴,更为他擦亮了他那块“甄子丹?真功夫”的金字招牌。
“甄”榜样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当我们开始为自己的美梦插上翅膀时,总是自信满满,而当这梦幻之旅遇上暴风雨,我们又不自觉地把梦的翅膀折断,然后无奈地感叹,惆怅,最终与那灿烂的彩虹擦肩而过。如今的甄子丹不再是那个默默无闻的耕耘者,人前人后,他都笼罩着耀眼的光芒。在这光辉背后,是他出众的才华与身手,是他二十七年来的坚毅与求索,是他火焰般的创作激情和近乎玩命的工作态度。从他选择了这条路起,光影的流动,音乐的流动,注定他给我们带来无与伦比的“甄风格”,注定他成为永远的功夫巨龙。
广东省东莞市东华初级中学初二:王芷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