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三国演义》体现了战乱时期英雄们慷慨的壮志豪情,那么《水浒传》则体现出梁山好汉豪侠仗义、除暴安良的英雄壮举;如果说《西游记》反映了中国释、道、儒三教合流的思想体系,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神奇精髓,那么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最直接反映出清朝社会制度的两面极端的,就还是不得不提起这本经久不衰的文化瑰宝——《红楼梦》。
《红楼梦》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高度艺术性的伟大作品,成书于1784年(清乾隆帝四十九年),又名《石头记》。作者具有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他对现实社会、宫廷、官场的黑暗,封建贵族阶级及其家庭的腐朽,封建的科举、婚姻、奴婢、等级制度及社会统治思想等都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并且提出了朦胧的带有初步民主主义性质的理想和主张,而且,书中的人物形象刻画得也十分生动,至今还在我的脑海中栩栩如生,活灵活现,令我难以忘怀。如性格偏僻而乖张,只钟于女儿的贾宝玉;如容貌美丽,举止娴雅,颇有城府的薛宝钗;如个性泼辣、尖酸刻薄的“凤辣子”王熙凤等等。但是最令我感慨的,还是这个“袅袅婷婷的女儿”、“神仙似的妹妹”——林黛玉。林黛玉是金陵十二钗之首,也是宝玉的姑表妹,贾母的亲外孙女。幼年丧母,体弱多病,红颜薄命身世可怜,却聪慧无比,琴棋诗画样样俱佳。有人喜欢她,觉得她身上的气质独一无二,觉得她聪慧过人,也有人不喜欢她,觉得她敢爱不敢争取,觉得她太小心眼,而我,对于她,也有不同的看法。她的一生,可以说是凄美,凄在于把所爱的人看得太重要,也在于太过消极抑郁,最终为爱而牺牲了自己的生命。美在于天生丽质,气质优雅绝俗,正是这两者,让宝玉怦然心动,让贾府上上下下为之动容。在旁人开来,她是小心眼的,如薛宝钗生病,贾宝玉去看她,本是合情合理的事情,而黛玉见了,心中不悦,竟说出“哎哟,我来得不巧了!”“早知道他来,我就不来了”。这样带刺的话,使薛宝钗和贾宝玉都下不了台。然而这看上去钻牛角的事,却反映出了黛玉有些自卑的情感,其实在大观园中,大家都依着黛玉的性子,反而与宝钗亲为家人,黛玉见此情此景,更导致了她自卑的心理,性格也从而变得孤僻起来。但这也反映出了黛玉的心胸坦诚,在她几乎毫无遮掩地表露着自己的缺点的同时,也在向人们敞开了她那纯真无邪的心扉。正是凭这种待人以诚的直率,她赢得了姐妹们的友情,谁也没有将“行动爱恼人”的林妹妹当外人。如果什么时候缺了她,大家也同样感到空虚与寂寞。她毕竟有一颗晶亮的灵魂。小性儿,尖酸刻薄,只不过是美玉上的小瑕微疵罢了。林黛玉在贾府十分孤立无援,她惟一的知己是贾宝玉。但她毕竟是单纯天真的少女,她幻想着与贾宝玉的爱情有朝一日获得统治阶级的认可,配上一个合乎封建礼教的形式,成为合理的存在。但他们的爱情却存在着重重的阻碍,如家庭,如当时的社会,如突发的变故,种种似乎都在暗示他们之间无果的因缘,悲剧的下场。社会的力量,也并不是单薄的力量能够改变的了的,这一点,至今令我惋惜。到了最后,黛玉死了,宝玉也出走了,整个贾府似乎只剩下虚无飘渺的零碎了,再也没有往日的欢声笑语,没有昔日的吟诗作对,也没有了往日浓浓的祥和气息,而这一切,又能怪谁呢?黛玉的一生,真可谓是: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广西河池宜州市宜州市第三中学初一:黄恬锞
第2篇 一曲葬花泪又有谁知700字在你的诗中,我读懂了你的哀愁,发现了那风干的泪水。
你,是一个体弱多病又寄人篱下的弱女子,可你却忠于自己的情感,你可以为感情而抗争。你,与那宝钗似情敌,又似姐妹。
你的眼泪是那么的脆弱,当他们都习惯了你的泪水时,可谁又能懂得呢?你为报恩而来,你用你那泪水来还神瑛侍者的恩。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在那花飞花落的时节,你想起了你的身份——一个无父无母却又寄人篱下的孤女;想起了大观园里生活的点点滴滴。你流下的是泪水,更是你满腔诉不出的忧伤啊!
你总是那么小心翼翼,使贾母始终以“那孩子的心太细”的眼光看你。也应如此,你与贾母心中的孙媳妇标准有跨不过的距离。
你,一只钟情于他——贾宝玉,和他不过是仅仅一肩的距离。可你最终还是抵不过那“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的命中注定。“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在你愁绪满怀却又无处诉说时,别人却又都相信那道人的一句“金玉良缘”。
你知道了,你以死抵抗,可你的抵抗终躲不过权利的控制前世的水,今生的泪。命中注定有缘无分。宝玉娶宝钗时,你的气微,可当宝玉轻轻揭起盖头时,你的双眸也渐渐的闭起,只留下那一句“宝玉,宝玉,你好”魂归离恨天。那满怀的情愫谁都懂,可那泪水又有谁来知晓。
你的泪水随着你的离去而被风干成了历史;你的离去预示着这一连串风流案的即将结束。你的泪贯穿了你的爱、恨、乐、悲的一生,你的泪水不仅包含了你的悲愁,更是向那封建势力的抗争。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在那冷清的夜晚,你的双眸再也没有晶莹的泪珠,预示着:泪已尽,情,亦以断。
红楼一梦,潇湘一曲,泪残渐停无处寻。可你的泪又有谁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