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景点数不胜数,有险峻的华山,美丽的大草原……而我却喜欢邻水天意谷,一个美丽而神秘的地方,那里虽算不上中国的明点,却也是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
来到天意谷,“哗啦啦,哗啦啦”的水响连城了一串串悦耳动听的曲调,我随着流水的声音,走到天意谷。站在台阶高处,放眼眺望天意谷被四面山璧环绕着。水清亮透澈,时急时缓的流淌着,风稍一吹,清凉之意一股涌上心头,使我感到心旷神怡。走下台阶脱下鞋,到水里玩一玩,可是水却像冰一样直寖你的骨头,疼得动弹不得,脚下的小石头也十分扎脚,使你只能慢慢移动脚步。那川流不息的溪水像小孩子一样,时而安静无声,像一个文静的小姑娘,缠绵的在山石间流连;时而活波可爱,“哗哗哗”的唱着歌;时而欢乐调皮,在乱石中蹦蹦跳跳,翻出洁白的水花。
我们顺溪而上,渐渐地溪面越来越宽,溪流也越来越深,迫不得已,急忙上岸。隐约中“哗哗”声从那头传来。是有瀑布吧!我们加快脚步,“哗哗哗”“哗哗哗”水声越来越大,越来越响,犹如千军万马在奔腾咆哮。一转过弯,瀑布出现在眼前,它多么像一匹浅白色的薄丝绸盖在了一座雄伟的高山上。瀑布宽约五十米,像阶梯一样层层叠叠。从上面倾泻下来的水形成一行像水晶穿成的帘子。走上观景台,瀑布流动的清水像把山的棕黑色映出来,时暗时明,好似一匹镶了黑宝石的丝绸一样挂在山上,黑白相间,闪闪发光。走进细细一看,瀑布从高山的顶端冲泻下来,仿佛被扯成了几匹大小不一的布。
我发现这里的瀑布是阶梯式的层层叠叠,一浪推着一浪,一浪涌着一浪。瀑布经过时,撞在那岩的棱角上,使那水花飞花碎玉般的乱溅,在阳光的照耀下,水珠晶莹剔透,像一颗颗钻石一样光彩夺目。远远看过去,又像一朵朵白梅定开,微雨似的纷纷落下。抬头仰望,那飞泻直下的瀑布正应了李白的那句千古名诗“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天意谷的山与水,都是那么让我心动,让我流连忘返,我多么期待与你的再次相缝。
六年级:浮云
第2篇 口水直下三千尺300字星期日,我和同学在早上10点时去游动物园。
我们顶着像一块大烙饼的太阳来到动物园购票口,我们买了像薄荷片一样的门票进了动物园,首先看到的是像几个黑白棉花糖的大熊猫,爬上爬下,吃着巧克力棒一样的竹子,接着映入眼帘的是像面粉的巨大雕塑。
这时你会看见一个像几节毛毛虫面包的怪东西,原来是假龙——蛇,他想火腿肠一样笔直地站在那里。
还有像香蕉一样的百鸟园里的鸟,叽叽喳喳的唱着歌。
不止这些,还有巧克力条面包似的老虎,有像夹心饼的乌龟,有像烤红薯的河马,有像馒头的鱼,有像梨子的长颈鹿
……
不一会儿,车来了大家像汤一样涌进豆沙包一样的车里,又来到了动物园大门。
我们又冒着一张大烙饼似的太阳回到了牛奶盒一样的大楼,到了家。
五年级:刘宇恒
第3篇 孤月千尺900字惨淡的月光覆盖一切,整个世界散发出浓浓的伤痛
——题记
夜是安谧的,夜是真实的,夜是轻松的。因为只有无尽的黑暗,才能摘除所有人伪装的面具。
抬头望天,唯有寒月照人间。看那银色的月,没有十五的圆满,没有月初的隐匿,更没有二十的柳眉;她只似一抹凄凉的笑,那么伤感,那么苦涩。
嫦娥是否还在月亮上,守着寂寞的广寒宫?我不知道,但至少我认为她是可怜的,成仙又如何?只换来与家人的分离。
月儿多美啊!她是夜空的主宰。星星的璀璨,是她最美的陪衬;墨染的天空,是她最华丽的舞台。
与现在相比较,三年前的我,三年前的心,三年前的月,已有天壤之别。当年的我倚在妈妈的怀里,当年的心充满氢气,当年的月皎洁如玉。那时……
月是勾起的嘴角,足够甜美,星星也闪烁着耀眼的光芒。月色笼罩着小镇,泛起朦胧的光,邻居都聚集在我家门口,大家闲聊着,笑着,一幅快乐的样子。
如今的我却身在此处,只能对着明月叹“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我心中的愁绪又有谁知道?又有谁会关心我?呵!我真是太傻了,居然会有这样的想法——天真的以为会有除自己以外的人关心我。亦或许,伪装的太成功,变成了众人眼中从不承认软弱的人吧!
爸,妈,我真的好累,好累,好想在你们的怀里睡一觉,再也不要醒来,再也不要。我挑不起沉重的山,受不了孤独的心,担不了无尽的责任。
我想念父母,想念奶奶,想念弟弟,跟想家中偷笑的月,躲藏的星,追逐的风。一切都是自然的,纯真的,更是我所爱的。在这个看似温暖,却给我以痛彻心扉的孤独的地方,我只能在晚上直视月亮——回忆家乡生活的每一点,每一滴;思念一起度过的每一分。每一秒;诉说对故乡的怀念,舔舐心中的伤。
我的心很迷茫,带着微笑的面具,装出一幅毫不在意的样子。这是我开始害怕,害怕在这伪装中迷失了自我,迷失了那份牵挂,迷失了心中的挚爱——亲情,友情和悬在空中微笑的月。
千尺之间,何以形容与月的距离?何以概括心中的牵挂?与家相隔数千尺,数万尺,而心与心,又隔多少?
月儿,孤傲的升起,凄凉的笑着,皓寒的月光,又覆盖了几个千尺的范围?又引起多少游子的思愁?
石齐初三:杨凤
第4篇 三尺与千尺900字我从来没有对任何老师有过仰慕之情。
但这次除外。我承认自己被打动,目光粘附在他的一举一动,无法剥离。
一副不知陪伴他走过多少春暖与秋寒的眼镜,隐隐地泛着光,似乎在一场初秋的桂花雨里沾满了泪光,他似是极力隐藏当年的热情与喷薄,只把那些青春的幻想化作眉间的一丝慨叹。
探着他青色的胡楂,隐隐间我看到十年前,抑或二十年前,如豆的灯光下,始终逗留了激情而又疲惫的身影。在方寸之间,书写着金戈铁马的岁月年华,眼睛里装了一整个世界,在世界的中央站着一个人,笑容洋溢,身材魏然。
时间可真让人难堪,浑身的棱角都被它一一磨平,满腔的热血也开始降温。梦想还在,却早已平息,像一朵默默盛开在初秋的花,某天某月掉落在深秋,余香不减。
三尺讲台,他站立了一个青春的长度。恰如他所言:我只是一个满怀热情的旁观者,看着一个接着一个行色匆匆的背影,我只能说,加油,梦想就在远方,无论你们走多远,我的祝福都随风而行。看着面前神情肃然略显苍老的老师,我只想往前多走几步,离他近点,再近点,哪怕能稍稍看一眼他眼角浅细的皱纹。然而在此刻,却犹如一条长达千里的路,我只能踮起脚尖张望。无力感受隐藏在他皮肤之下血管的温度,跳动。
我这支拙笔,是多么渴望写出他眉间万分之一的意韵,却始终由于自己愚笨的大脑及浅薄的见识,只能化作心底一声声的叹息。霍然间发现自己如此之无能。三尺讲台上站着一个拥有千尺梦想,千尺才情的老师。我却写不出他一寸的光芒。
他说民生百态,他讲唐宋元明。不是为了炫耀,更不是为了搏取台下几声稀疏的掌声,他只是在讲一个藏在心底很久很久的老故事。
他说方文山的词有着宋词一样幽长的韵味,或许这让他感到欣喜,至少有些东西,从未被时代所同化,还有更多像他一样,有感于诗词有感于历史的人。
老师是一个摆渡者,于渡口默然等待,而后载着一批又一批追梦人抵达彼岸。
这是一种悲哀。至少我这般认为!
三尺,是不是真的足以收藏千尺的追逐,还是他早已将心脏收拢,藏于眼睛深处。为什么看见他我便想起了苏轼,想起了屈原,想起了阮籍,想起了匿于历史暗河中一双双跳跃着光的眼睛。
他们的故事被你诉说,说着说着自己就不见了。
猛然间,觉得他是孤独的,亦是幸福的。
戴着他的斗笠,披着他的绿蓑,撑一三寸方舟,于渡口迎着着一批批学子到来,然后又离猝然远去。
带着他们的千尺梦想与世界。
旬阳中学高三:旧象
第5篇 古诗七十,育人千尺1200字中国五千年的文化,让我不由得大吃一惊,它让我在书海中不断地遨游。虽说名着各有个的优点,各有个的方法,但最让我惊目称奇的却是《古诗七十首》这本书。
当我还是一个牙牙学语的孩童时,我就开始背《古诗七十首》,我那时还小,不懂事,不能理解其中蕴含的道理,只知道就是背、背、背!而现在,我已经长大了,能明白其中的道理,并用它们来鼓励我,激励我做好身边的每一件事。
《琴诗》: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美妙的乐曲是一个有机整体,而整体都是由若干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部分、要素构成的。在乐曲、琴声中指头、琴、演奏者的思想感情、演奏技巧等部分、要素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它们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唯物辩证法认为,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就是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的矛盾双方的联系。因此,这首所揭示的,就是琴、指头和琴声三者之间的矛盾关系。如果把演奏者包括在内,那么,演奏者的思想感情和技能与琴、指之间的关系,又可以看作是事物的内部矛盾(内因)和事物的外部矛盾(外因)之间的关系。前者是音乐产生的根据,后者则是音乐产生的条件,两者缺一不可。
这首诗中所说的手指和琴缺一不可,只有它们成为一个整体,才能弹奏出高山流水般的曲子。他和我们人一样,比如说一个班级,只有这个班的每一分子,每一员都团结起来,才能让这个班级变得更完整,成为一个大“家庭”。当然,其中也包括我,我也要为这个“大家庭”而努力奋斗,因为这是一个团体,少了谁都不行!
《草》: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说明世界上的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而这种运动、变化和发展都有其基本的秩序,都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新事物必定战胜旧事物。这首诗常被用来比喻新事物的强大啊生命力。尽管有严寒相逼,有野火摧残,旧事物的威力可谓横肆暴虐,却无法改变客观规律。新事物在春风吹拂下,正蓬蓬勃勃,一派生机。
是啊,连这只有每天默默扎根在泥土里的小草,都能在严寒相逼,野火摧残下仍然能够这么顽强地生长,生机勃勃,一派生机。我也需要有这种顽强的精神和不屈的信念,每当遇到什么困难时,我都会想到这风吹雨打,烈日炎炎下仍然能够如此顽强生长的小草。因为我觉得我不能输给小草,我要超过小草,比小草更坚强地活下去!
《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任何具有旺盛生命力的新生事物,是无论如何也禁闭不的。
不光只有植物是这样,人也是一样。你可以在你的“舞台”上尽情地施展你的才华,没有任何人会去阻拦你。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我告诉自己:加油吧,一定要登到最顶峰,看看其它的山有多么小。我一定要超过别人,因为有《古诗七十首》陪伴着我!它是教育人最好的一本书!
群星学校初一:洪雅琪
第6篇 我在山下智久的引领下700字同时看完张爱玲的《红玫瑰与白玫瑰》与池莉的《一夜盛开如玫瑰》,两者都是通俗小说,我没拿纯文学与通俗的比较。不比不知道,就怕货比货。前者就如名贵的丝绸,后者就如劣质的纤维布料,哪怕是家织布,我也会赞它几句。后者简单不可思议的做作与做假,空无一物的矜持。还是现在着名的女作家,多部作品被拍为连续剧,难道现在的文学真堕落如此?
傅雷对张小说的批评是中肯的,因为他站在世界的顶端,对她提出最高的要求。为此,张停止了她的连载。我对池莉的批评只会引起别人的反感。一个女教授,会突然和一个素昧平生的出租车司机在一瞬间发生情感?这不是地位的问题,而是生活中根本不可能的事。情感如此粗劣?总得有点前因后果吧?一看就生气。
对经典的崇拜,如《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田园交响曲》,而对现在作家的鄙弃,让我不得不想自己写。几乎从来不看现在活着作家的书,一看,除了失望就是失望。冯唐的,池莉的,笛安一写就是三部曲。能引起我共鸣的绝迹。这时代有的是个性,但绝没有积淀深厚的东西。有的是炫技,但没有深刻。
钱钟书一辈子只写了一本小说,而有的人一下就是几十万字。鲁迅说的,浪费别人的时间就是谋财害命。现在的人还有如此的责任和自省吗?只要能叫座,只要能获奖。不得不叫我怀疑。泥沙俱下,瑕瑜互见。如果是为了生存,不能去干点别的吗?立言,流传千古,白纸黑字的事,能不能质量高些。我知我又犯毛病了
经总是会被念歪的。我曾说生活中不可能的事,他们说是我没读懂,现在都是现代技巧了。在形式与内容之间,在真与假之间,一切模糊。但一切变,就得交待个过程吧。一切现代主义,都是在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上的,艺术的来源只能是生活。不能细腻真实反映现实的作品都是赝品。我又不是没读过寓言,有深意吗
即便是读了几十年文学的我,读不懂现在的大家。但每读经典,我都感动,感化。但我也知道现在也有人在坚守着,我相信余华作品不错,尽管我还没读过,但凭我的直觉。他的《许三观卖血记》《活着》,前几天读的刘震云的《一句顶万句》。作为一个作家,首先不能哗众取宠,不能到处挂边,不为表达而表达。
言多必失。量多劣质。这是个靠量取胜的时代。没有足够的积淀,一部又一部,只是换了种形式,只是在重复着自己。不过要经受寂寞的冷板凳,要经受外界的诱惑,确实不是件容易的事。即便如此,写还是件非常艰难的事,理解,理解。看看那些龌龊,他们已经是很伟大的了。但不能这么比的。
告诉我,该怎么读现在的小说?
初二:胡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