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望天空,一轮金黄的明月在远远的星空中生光,遥不可及,引人深思。
月究竟是怎样的呢?
小时候,我常常在那家乡的湖畔眺望。月光如水,水波映月,那副美丽的画面是平常人所领会不到的,月像是一缕青丝,在夜空中选转而且升腾;又似一股灵魂,在高空中闪烁。
没有人知道它背后有怎样的经历,也没有人知道它皎洁的外表下有着怎样的光辉……
水映着月,月衬着水,暗色的夜空下,我醉了。
红领巾寄宿学校六年级:吕典
第2篇 家乡的秋月400字秋天,无论什么地方的秋天,都是美丽的;可是,家乡的秋,总有一种他乡不能超越的美。
农乡的秋夜是美丽的,尤为动人的是家乡的秋月。
当夜幕完全降临的时候,明镜般的月亮就已垂悬在天空上,如水的清辉瀑布般倾泻在广袤的大地上。树木、村庄、田野,结为一体,仿佛变成了襁褓中的婴儿,温顺地躺在这砾大无比的摇篮中。古老而狭窄的石板路一下子拓宽了许多,平碾碾地宛沿镀了一层霜。白日的尘埃,喧闹都渐渐停了下来,褪了下来,人们好像来到了另一个世界里。天空中一朵朵洁白如沙,如绸的云絮,带着一种说不出的情愫,不时地俊逸地从月亮的肌体旁滑过,仿佛在为她试洗蒙沾的尘垢。远处的天边有几颗时隐时现的小星星,好像仙女在漫游天街,手提灯笼,影影绰绰,朦朦胧胧,给人无穷的遐思,——啊!多情谁似家乡月,任是无情亦动人。
啊!家乡的秋天的月色啊!是那样的美。那种情,那种爱,就是我充实的生命,如盛满了美酒的酒杯。家乡的月色啊!我永远忘不掉你的美!
第3篇 家乡的五月600字进入五月,走在那条通往学校的长满槐树的林荫小路上,就会闻到槐花散发出的淡雅的清香,使我油然而
生出一股浓郁的思乡之情,想起家乡的五月和奶奶那一盆盆喷香的炒槐花。
家乡的五月是美丽的、芬芳的。五月初始,榆树上一簇簇青绿的榆钱已开始变老、发黄,成熟的榆钱变成乳白色,在风舞的旋律里,似飞雪般飘落。榆钱的形状像一个轮子,正中是饱满的种子,四周围是花瓣般薄而透明的东西,所以榆钱像长了翅膀,随风可以飞出好远。刮大风时,漫天榆钱飞舞,就像下雪一样。榆钱落了,接着槐花就开了,那一朵朵、一串串洁白的、粉红的、紫红色的槐花,散发出阵阵扑鼻的芳香,香气浓郁。大人们赶紧在长竿上捆好长钩子,伸长脖子到街上把那馋人的槐花钩下来,洗净了,做成香喷喷的炒槐花。孩子们则有了口福,大口大口地吃起了使人垂涎三尺的美味。
家乡的五月是快乐的。五月初的傍晚,夕阳懒洋洋的迟迟不愿离去,伴着如火的夕阳,地边的槐树、榆树、柳树上落满了一种黑色或红色的甲虫,大小如黄豆,圆滚滚、肥油油的,家乡的人们叫它“喇叭虫”,鸡特别爱吃,吃了爱下蛋。调皮的孩子们放学了扔下书包,带上瓶子就去地里捉这种小虫子。通常是用小木棍在土里刨,草丛下总会有的,等天黑透了,喇叭虫都飞到树上了,这时跺一跺小树,喇叭虫就哗哗地掉下来,孩子们就急忙地往瓶子里捡,一会就捡满一小瓶,回家喂鸡,母鸡就会给孩子们回报――鸡蛋。哦,这就是家乡孩子们的乐趣。
家乡的五月是一串甜蜜的梦……
第4篇 家乡的月600字“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我的家乡是扬州。
记得小时候,我依偎在妈妈的怀里,抬头看月。深蓝色的天空上挂着一个白色的玉盘--月亮,周围还有一些可爱的星,一闪一闪,仿佛在对我眨眼。我向妈妈撒娇,求妈妈给我讲故事,于是妈妈就把《嫦娥奔月》讲给我听,听着我真想飞到月亮上去配嫦娥姐姐。
中秋佳节,我倚在窗前,看月亮,她仿佛是黑色天鹅绒上的一颗耀眼夺目的夜明珠。“珺珺,快来吃月饼!”,妈妈叫道。我来到餐桌前拿起月饼。月饼,圆圆的;月亮,圆圆的。它们还真有相似之处呢!“妈妈,为什么月饼要做成圆的?”我咬了一口手中的月饼问。“中秋节、团圆节,月饼做成圆的,意思是祝天下所有的家庭团圆美满的呀。”妈妈笑着回答。我们在院子里边吃边赏月,我抬起头,月亮那样遥远,仔细观察,月亮上的幽幽黑影,发出淡淡的古铜色,仿佛那是个神秘而又有人的世界。这时,我想起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于是,我拉着妈妈徒步来到荷花池边,今晚的月色真迷人,虽然月光淡淡的,但照在荷花上,显得荷花格外的高洁,月亮倒映在水面上,静静得,仿佛在和天上的月亮凝视着。池的一旁是些杨柳,她们借着月光把弯弯的倩影映在池子里,好像美丽的少女在对着镜子梳洗。虽说到了中秋节,但树上的蝉和水里的蛙却依然奏着交响曲,给静静的月夜增添了几分热闹。想一想,现在最寂寞的大概要数月宫里的嫦娥和玉兔了吧。
禁不住,又让我想起一首诗来:“扬州好,高跨五亭桥。面面清波涵月影,头头空洞过云桡,夜听玉人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