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老头很特别。
至少我是这么认为。
老头的脾气不是一般的坏,芝麻大点的事也会暴跳如雷。我告诉他,向他这样,一辈子都活着很累。他敷衍道:都半百的人了,凑合着过吧。
老头很会做饭,也喜欢做饭,那天,他突然想吃火锅,我只好陪他去买菜,他挑好菜,拿起来就走,而我则屁颠屁颠的跟在他后面帮他付钱。
几乎没有听老头唱过歌,他似乎永远紧锁眉头。
一次老头去考驾照,迷惑与考场外贴着的“无纸化考场”五个大字。结果进了考场,他才知道是网上答卷,硬着头皮让坐在他旁边的考生帮他打开了电脑,却不知道如何操作。
女儿带老头去网吧,他待了没5分钟就偷偷的溜出来了,女儿回来问他怎么么了,他嘟囔着,你没看见旁边那几个小青年老瞅我吗?
有天晚上,老头接到了20几年没有联系的高中同学的电话。激动的一个晚上没睡,不停的唠叨“20年啦。。。20年啦。。。”其实,,他连班里几个女生都不知道。。。
老头用了四年的手机,没有发过一条短信,女儿去了外地上大学,他嫌花费太贵,让我教他发短信,我问他“你会拼音吗?”他一脸无辜的样子:“还用拼音啊?”......
老头长了白发,不许我给他拔,自己偷偷跑到理发店焗油。那天老头洗头发,唠叨道:“这买的什么洗发膏啊?不起沫!”我扭头去看,笑着对他说:“它要是起沫就不是护发素了。。”
老头去承德办事,临走前我不停的嘱咐他,带些承德特产回来,结果东西是带回来了,却是两代巧克力豆,我气的话都说不出来,因为楼下小卖部里就有的卖。
老头还喜欢用他那段艰苦而难忘的求学生涯来一遍遍的教育我们。而我则一遍遍的用现代观念来顶撞他,驳的他哑口无言最后他才尴尬的蹦出一句:“你别老和我顶嘴好吗?”而下次我故意不搭理他的时候他就一遍遍的追问:“你说我说的对吗?”
老头没有考上大学,从我记事起,他就一直唠叨要我考个好大学。园他的大学梦,我不认为这是一种动力,虽然我本身就喜欢学习,但这样的“要求”反而让我觉得学习没有了自我性。
可是,那次与同学聚会开车回来的路上,老头借着酒劲跟我说了实话,其实要我考哥好大学是想让我以后可以又哥固定的工作,不要像他一样为生活而奔波,如果实在考不上也也没有关系,只要我以后幸福就行。
朴实的话里没有任何华丽,却浸湿了我的双眼,我始终没有让泪水流出来,原因只想不被他发现。我被老头感动了。
其实有句话我很早就想对老头说了,
“这辈子,能做你的女儿,我很幸福。”
第2篇 这个老头1200字我承认自己无法读懂爱因斯坦,但我更得承认是爱因斯坦让我的心中再次升腾起了感动。
之前从未发现他是这样一个人,有幽默感,关注社会,心地善良,有时又充满了童真。我曾一度认为他是个纯理性的、伟大的人。仅此而已。他那一把胡子和纯白的乱乱的头发足以让我相信他是个不折不扣的时时刻刻都在思考的人。只是他在思考什么,我真得一点儿也不知道。而今,一篇《社会与个人》让我隐约听到了他浓密胡子下发出的低吟,很震撼。他对社会与个人的关系的阐述使我很有范仲淹的那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感觉。
然而令我感到惊异的是他的理想化的思考。在《社会和个人》一文中,他给社会开的药方剂有计划的人工似乎很难为社会作接受。毕竟人一人之间复杂的利益关系对人所在的立场起了主要的决定作用,再加上情感因素,可以说能令每个人都满意的计划几乎是不存在的。随着范围的扩大,这样的几率就更会减少了。因此,他所提出的有计划的分工很难操作,即使实现了,也会导致一部分人决定另一部分人的命运。这样的结局是:人们无法找到一个平衡点,或许又会出现另一种并不令人满意的社会格局。这样的下法在今天这个社会,至少是行不通的。
爱因斯坦是个聪明人,他一定也想过这类问题。让我所觉得可贵的事,尽管他知道这个想法的可行性所面临的挑战,他还是坚定地将它说了出来,而且是乐观的。
我起初的惊异变成了赞许。
这位慈祥的老人带给我的感动还不止这些。他“告诉”我一个人在学生时代最重要的获得不是系统的学术知识,不是某种就业的实用技能,不是成为一个专家,而是,成为一个和谐的人,一个能够独立行动和思考的个体。
我曾在茫茫题海中觉得前方一片迷雾而精神不振,也曾沉浸在方程与计算中而忘掉了一切,可是现在我不会了。因为我知道了前方的路标是一个和谐的人和保持个性与思考的能力。我曾一度困惑与科技的飞速发展给们带来的利弊该如何权衡,如今,我亦不再困惑。因为它让我明白一个人的思考与研究的前提与基础源自我们所处社会本身的需求,我们是为了更美好而非令人担忧的未来而努力。至此,人的个性与奉献精神被摆在了一个明显的位置。这如他所说的 “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没有一件是出于个人的雄心或仅仅纯粹是出于一种责任感,而是源于对人类和客观事物和爱的献身精神。”以及“人的价值应该体现在他能给予什么,而不是在于他能获得什么。”
我想,我会铭记这一切。如果我没有记住这些教诲,那就是罪过了。
我曾读到一些爱因斯坦写给孩子们的回信,觉得很亲切。
我愿称他为“一个温柔的科学家”。
附:
《社会和个人》(节选)
照我的见解,目前出现的衰落可以由这样的事实来解释:经济和技术的发展大大加强了生存竞争,严重的损害了个人的自由发展。但技术的发展意味着个人为满足社会需要所必须进行的劳动愈来愈少,有计划的分工愈来愈成为迫切的需要,而这种分工使个人的物质生活有保障。这种保障加上可供个人自由支配的空闲时间和精力,就能用来发展他的个性。这样,社会就可能恢复健康,而且我们可以希望,未来的历史学家辉把目前社会不健康的症状,解释为有雄心壮志的人类的幼稚病,它完全是由于文明进步得太快所造成的。
第3篇 这个老头1000字我承认自己无法读懂爱因斯坦,但我更得承认是爱因斯坦让我的心中再次升腾起了感动。
之前从未发现他是这样一个人,有幽默感,关注社会,心地善良,有时又充满了童真。我曾一度认为他是个纯理性的、伟大的人。仅此而已。他那一把胡子和纯白的乱乱的头发足以让我相信他是个不折不扣的时时刻刻都在思考的人。只是他在思考什么,我真得一点儿也不知道。而今,一篇《社会与个人》让我隐约听到了他浓密胡子下发出的低吟,很震撼。他对社会与个人的关系的阐述使我很有范仲淹的那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感觉。
然而令我感到惊异的是他的理想化的思考。在《社会和个人》一文中,他给社会开的药方剂有计划的人工似乎很难为社会作接受。毕竟人一人之间复杂的利益关系对人所在的立场起了主要的决定作用,再加上情感因素,可以说能令每个人都满意的计划几乎是不存在的。随着范围的扩大,这样的几率就更会减少了。因此,他所提出的有计划的分工很难操作,即使实现了,也会导致一部分人决定另一部分人的命运。这样的结局是:人们无法找到一个平衡点,或许又会出现另一种并不令人满意的社会格局。这样的下法在今天这个社会,至少是行不通的。
爱因斯坦是个聪明人,他一定也想过这类问题。让我所觉得可贵的事,尽管他知道这个想法的可行性所面临的挑战,他还是坚定地将它说了出来,而且是乐观的。
我起初的惊异变成了赞许。
这位慈祥的老人带给我的感动还不止这些。他“告诉”我一个人在学生时代最重要的获得不是系统的学术知识,不是某种就业的实用技能,不是成为一个专家,而是,成为一个和谐的人,一个能够独立行动和思考的个体。
我曾在茫茫题海中觉得前方一片迷雾而精神不振,也曾沉浸在方程与计算中而忘掉了一切,可是现在我不会了。因为我知道了前方的路标是一个和谐的人和保持个性与思考的能力。我曾一度困惑与科技的飞速发展给们带来的利弊该如何权衡,如今,我亦不再困惑。因为它让我明白一个人的思考与研究的前提与基础源自我们所处社会本身的需求,我们是为了更美好而非令人担忧的未来而努力。至此,人的个性与奉献精神被摆在了一个明显的位置。这如他所说的“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没有一件是出于个人的雄心或仅仅纯粹是出于一种责任感,而是源于对人类和客观事物和爱的献身精神。”以及“人的价值应该体现在他能给予什么,而不是在于他能获得什么。”
我想,我会铭记这一切。如果我没有记住这些教诲,那就是罪过了。
我曾读到一些爱因斯坦写给孩子们的回信,觉得很亲切。
我愿称他为“一个温柔的科学家”。
第4篇 这个老头1000字我承认自己无法读懂爱因斯坦,但我更得承认是爱因斯坦让我的心中再次升腾起了感动。
之前从未发现他是这样一个人,有幽默感,关注社会,心地善良,有时又充满了童真。我曾一度认为他是个纯理性的、伟大的人。仅此而已。他那一把胡子和纯白的乱乱的头发足以让我相信他是个不折不扣的时时刻刻都在思考的人。只是他在思考什么,我真得一点儿也不知道。而今,一篇《社会与个人》让我隐约听到了他浓密胡子下发出的低吟,很震撼。他对社会与个人的关系的阐述使我很有范仲淹的那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感觉。
然而令我感到惊异的是他的理想化的思考。在《社会和个人》一文中,他给社会开的药方剂有计划的人工似乎很难为社会作接受。毕竟人一人之间复杂的利益关系对人所在的立场起了主要的决定作用,再加上情感因素,可以说能令每个人都满意的计划几乎是不存在的。随着范围的扩大,这样的几率就更会减少了。因此,他所提出的有计划的分工很难操作,即使实现了,也会导致一部分人决定另一部分人的命运。这样的结局是:人们无法找到一个平衡点,或许又会出现另一种并不令人满意的社会格局。这样的下法在今天这个社会,至少是行不通的。
爱因斯坦是个聪明人,他一定也想过这类问题。让我所觉得可贵的事,尽管他知道这个想法的可行性所面临的挑战,他还是坚定地将它说了出来,而且是乐观的。
我起初的惊异变成了赞许。
这位慈祥的老人带给我的感动还不止这些。他“告诉”我一个人在学生时代最重要的获得不是系统的学术知识,不是某种就业的实用技能,不是成为一个专家,而是,成为一个和谐的人,一个能够独立行动和思考的个体。
我曾在茫茫题海中觉得前方一片迷雾而精神不振,也曾沉浸在方程与计算中而忘掉了一切,可是现在我不会了。因为我知道了前方的路标是一个和谐的人和保持个性与思考的能力。我曾一度困惑与科技的飞速发展给们带来的利弊该如何权衡,如今,我亦不再困惑。因为它让我明白一个人的思考与研究的前提与基础源自我们所处社会本身的需求,我们是为了更美好而非令人担忧的未来而努力。至此,人的个性与奉献精神被摆在了一个明显的位置。这如他所说的“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没有一件是出于个人的雄心或仅仅纯粹是出于一种责任感,而是源于对人类和客观事物和爱的献身精神。”以及“人的价值应该体现在他能给予什么,而不是在于他能获得什么。”
我想,我会铭记这一切。如果我没有记住这些教诲,那就是罪过了。
我曾读到一些爱因斯坦写给孩子们的回信,觉得很亲切。
我愿称他为“一个温柔的科学家”。
第5篇 这个老头1000字我承认自己无法读懂爱因斯坦,但我更得承认是爱因斯坦让我的心中再次升腾起了感动。
之前从未发现他是这样一个人,有幽默感,关注社会,心地善良,有时又充满了童真。我曾一度认为他是个纯理性的、伟大的人。仅此而已。他那一把胡子和纯白的乱乱的头发足以让我相信他是个不折不扣的时时刻刻都在思考的人。只是他在思考什么,我真得一点儿也不知道。而今,一篇《社会与个人》让我隐约听到了他浓密胡子下发出的低吟,很震撼。他对社会与个人的关系的阐述使我很有范仲淹的那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感觉。
然而令我感到惊异的是他的理想化的思考。在《社会和个人》一文中,他给社会开的药方剂有计划的人工似乎很难为社会作接受。毕竟人一人之间复杂的利益关系对人所在的立场起了主要的决定作用,再加上情感因素,可以说能令每个人都满意的计划几乎是不存在的。随着范围的扩大,这样的几率就更会减少了。因此,他所提出的有计划的分工很难操作,即使实现了,也会导致一部分人决定另一部分人的命运。这样的结局是:人们无法找到一个平衡点,或许又会出现另一种并不令人满意的社会格局。这样的下法在今天这个社会,至少是行不通的。
爱因斯坦是个聪明人,他一定也想过这类问题。让我所觉得可贵的事,尽管他知道这个想法的可行性所面临的挑战,他还是坚定地将它说了出来,而且是乐观的。
我起初的惊异变成了赞许。
这位慈祥的老人带给我的感动还不止这些。他“告诉”我一个人在学生时代最重要的获得不是系统的学术知识,不是某种就业的实用技能,不是成为一个专家,而是,成为一个和谐的人,一个能够独立行动和思考的个体。
第6篇 这个老头1000字我曾在茫茫题海中觉得前方一片迷雾而精神不振,也曾沉浸在方程与计算中而忘掉了一切,可是现在我不会了。因为我知道了前方的路标是一个和谐的人和保持个性与思考的能力。我曾一度困惑与科技的飞速发展给们带来的利弊该如何权衡,如今,我亦不再困惑。因为它让我明白一个人的思考与研究的前提与基础源自我们所处社会本身的需求,我们是为了更美好而非令人担忧的未来而努力。至此,人的个性与奉献精神被摆在了一个明显的位置。这如他所说的“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没有一件是出于个人的雄心或仅仅纯粹是出于一种责任感,而是源于对人类和客观事物和爱的献身精神。”以及“人的价值应该体现在他能给予什么,而不是在于他能获得什么。”
我想,我会铭记这一切。如果我没有记住这些教诲,那就是罪过了。
我曾读到一些爱因斯坦写给孩子们的回信,觉得很亲切。
我愿称他为“一个温柔的科学家”。
第7篇 这个老头1000字这个老头
我承认自己无法读懂爱因斯坦,但我更得承认是爱因斯坦让我的心中再次升腾起了感动。
之前从未发现他是这样一个人,有幽默感,关注社会,心地善良,有时又充满了童真。我曾一度认为他是个纯理性的、伟大的人。仅此而已。他那一把胡子和纯白的乱乱的头发足以让我相信他是个不折不扣的时时刻刻都在思考的人。只是他在思考什么,我真得一点儿也不知道。而今,一篇《社会与个人》让我隐约听到了他浓密胡子下发出的低吟,很震撼。他对社会与个人的关系的阐述使我很有范仲淹的那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感觉。
然而令我感到惊异的是他的理想化的思考。在《社会和个人》一文中,他给社会开的药方剂有计划的人工似乎很难为社会作接受。毕竟人一人之间复杂的利益关系对人所在的立场起了主要的决定作用,再加上情感因素,可以说能令每个人都满意的计划几乎是不存在的。随着范围的扩大,这样的几率就更会减少了。因此,他所提出的有计划的分工很难操作,即使实现了,也会导致一部分人决定另一部分人的命运。这样的结局是:人们无法找到一个平衡点,或许又会出现另一种并不令人满意的社会格局。这样的下法在今天这个社会,至少是行不通的。
爱因斯坦是个聪明人,他一定也想过这类问题。让我所觉得可贵的事,尽管他知道这个想法的可行性所面临的挑战,他还是坚定地将它说了出来,而且是乐观的。
我起初的惊异变成了赞许。
这位慈祥的老人带给我的感动还不止这些。他“告诉”我一个人在学生时代最重要的获得不是系统的学术知识,不是某种就业的实用技能,不是成为一个专家,而是,成为一个和谐的人,一个能够独立行动和思考的个体。
我曾在茫茫题海中觉得前方一片迷雾而精神不振,也曾沉浸在方程与计算中而忘掉了一切,可是现在我不会了。因为我知道了前方的路标是一个和谐的人和保持个性与思考的能力。我曾一度困惑与科技的飞速发展给们带来的利弊该如何权衡,如今,我亦不再困惑。因为它让我明白一个人的思考与研究的前提与基础源自我们所处社会本身的需求,我们是为了更美好而非令人担忧的未来而努力。至此,人的个性与奉献精神被摆在了一个明显的位置。这如他所说的“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没有一件是出于个人的雄心或仅仅纯粹是出于一种责任感,而是源于对人类和客观事物和爱的献身精神。”以及“人的价值应该体现在他能给予什么,而不是在于他能获得什么。”
我想,我会铭记这一切。如果我没有记住这些教诲,那就是罪过了。
我曾读到一些爱因斯坦写给孩子们的回信,觉得很亲切。
我愿称他为“一个温柔的科学家”。
第8篇 那个老人,那个楼兰750字随着西部大开发号角的吹响,“西部旅游”已成为旅游新热点。于是,我也去了一趟楼兰古城,希望看一下这座一代名城的遗迹。谁知,发生了一件我意想不到的事情--我误入了时光隧道。
刚穿过时光隧道时,我有些不知所措。但很快我就明白了,我来到了楼兰毁灭前的时刻。斑驳的石板路上,已有了一层浮沙。道路两旁的房屋有些破旧,似乎马上就会倾倒,但椽梁间还可以看出昔日的喧哗与辉煌。流动沙丘已到了高高的城墙边上,正在步步进逼。
几个老人似已无法走动,歪斜地靠在屋边。老人们面色枯黄,似已多日未进饮食。我给了他们一些随着的水和食物,他们才成恢复了些生气。
“怎么都是老人?青年和孩子们呢?”
“都走了,走得远远的了。”
“他们为什么走呢?”
“为什么?在这儿没法活命了呗!你看这城里城外到处都是沙子,没法种地,没粮食吃,不走怎么办?我们老了,走不动了,只好在这儿等死了。”老人干枯的脸上写满了悲凉与地无奈。
“那,这儿以前是什么样子呢?”
老人听了,混浊的眼睛一亮,随后又暗淡了下来:“我小时候这儿可美了,城里城外到处都是红柳林、胡杨林和灌木丛,城外,还有一条小河呢!夏天,我们忙了一天,到河里洗个澡,再到树林里一坐,小风一吹,那个美呀,没法说了。可现在,唉…?
“那后来怎么变成现在这个样子了呢?”
“后来人口多了,总是砍树种地,又到处放牧,慢慢地风沙多了,再后来,就变成这个样子了。”
这时,风沙又起来了,已到城边的沙丘开始向城里倾泄沙子,沙子已没过了脚面。我想把老人背走,可老人拒绝了:“别管我,快走吧!也许还能逃命,不要让未来重现今天的楼兰!”我眼里流着泪向前跑去。匆忙间,看见沙子已没过了老人。我只是向前拼命地跑着跑着……
我又回到了现实。我无法再沉默了,我要告诉所有的西部人,告诉所有的中国人那个故事,那个老人,那个楼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