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两张状子》这一篇文章后,我觉得这篇文章十分有趣,主要内容是:“从前,县衙前住着一个秀才,专给打官司的人写状子,他的目的是要赚钱,谁给的钱多,他就帮谁把状子写得好些。一天,一个放羊娃和一个地主都来了,地主要告放羊娃,放羊娃要告地主,他们俩都各出十两银子,秀才只好把两人的状子写得都很好,各有各的道理,害得县太爷断不了案。后来,县太爷知道了秀才是因为贪图钱财,就把他赶走了。”读了这一文后,掩卷而思,从秀才的行为可以看出他十分贪图钱财,对于自己写的状子将发生怎样的后果漠不关心,对于县太爷看了状子将如何断案也都不关心,对于告状人将面临怎样的情景更不关心。我觉得,他应该实事求是,就像同时给两个人写状子,他应该搞清楚谁是谁非,不能谁给的钱多,就帮谁把状子写得好一点,这样不仅害了别人,最后也会害了自己。没把握的东西不能凭空乱写,因为不可能两个人都没犯错,不是你犯,就是我犯,两个状子一样有道理,这个案子就无法断出结果来。当了秀才,就应该全心全意地为人们服务,不能因为一点儿钱就不顾后果,有时会因小失大!有时会是人命关天的大事呀!还有可能把一些没有犯错的人们压上罪名。不要为了几个钱,而失去了做人的尊严。
县太爷这样做是对的,他把贪钱的秀才赶走了,他不能只凭秀才写的状子就断案。书里虽然只讲到县太爷气得把秀才赶走了。但我觉得县太爷他会秉公执法,亲自出马,把事情的来龙去脉查个水落石出,弄清楚谁是谁非,不会因为一个是贫穷的放羊娃而瞧不起他,也不会因为一个是富裕的地主而坦护他,这样最后才能做出公平公正的判决。但是县太爷也有不足的地方,不能只把贪图钱财的秀才赶走就了事了,因为秀才为了钱财,以后还会胡作非为,县太爷应该给秀才一个惩罚。但考虑到人不可能十全十美,虽然秀才写的状子不符合情理,不能把一切的错误与责任全部怪罪在秀才身上,县太爷除了给秀才惩罚外,还应该跟秀才讲道理,说明乱写状子将造成的危害后果,再给秀才一次改过的机会,让他重新开始,一心一意,尽心尽力地为人民服务。
第2篇 《弟子规》读后感(7)800字最近读了一本叫做弟子规的书,使我渐渐感悟了《弟子规》的意思。我这才发现,原来做人也有许多规则,因此,想做一个受人敬重的人就得有规有矩,有礼貌,尊老爱幼,守信用。我就说一说我读后的感受吧!
首先是〈入则孝〉,这里主要是教育我们要孝顺父母、亲人。他们所说的,所做的都是为了我们好,所以无论如何,我们都应当听从他们的教诲。还有就是,不管他们爱不爱我们,我们都要用自己的真心去爱他们。因为,毕竟是他们生下了我们,养大了我们,我们总不能忘记养育之恩吧?更何况弟子规里面也有写到
“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亲人爱不爱你,你都要尽你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亲人。
其次是〈出则弟〉,它是教我们怎么和别人相处的。比如“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意思是:兄弟朋友要互相尊敬,要和睦,如果不和睦,父母就要为你们操心,和睦,就少了父母亲的一份担忧,就等于是孝敬父母了。所以,我们一定要和兄弟姐妹们和谐相处,这样我们的父母看了才会从心里面为我们感到高兴,我们也会因此更快乐的。
〈谨〉,我们生活中做什么事,时时刻刻都要谨慎。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穿衣服要系钮扣,要整洁,还要符合自己的身份;喝酒要适量,不要喝醉了,否则容易被别人“说闲话”。尤其是不应该在背后谈论人家的长短,这样是不好的,也是不道德的。
人不要自私,要大方,不计较小事,这样人也会变得很快乐。
仁,代表仁慈、亲仁。对外人仁慈,对亲人仁慈,对朋友仁慈,对同事仁慈……现在什么人都有,但有几个是做到“仁”的?俗话说的好,人无完人吗!只要我们尽量做好自己应做的,至于别人怎么说,那就是他们的事情了!
我已经知道做人、做事的道理了,可光知道还不行,还要学会做。怎么才能做呢?学知识。怎么学呢?学习可分为直接学习和间接学习,我们可学别人的,别人的也不一定全对,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该学的学,不该学就不学。我觉得《弟子规》对我们的一生都会有帮助,我会时时刻刻用这本书来鞭策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