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老师给我们讲了一篇课文是《学与问》,这篇文章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遇事多问几个“为什么”,学会从平常的事物中发现问题。有了问题,可随时随地请教别人,你可以请教父母和老师,也可以请教同学和朋友,只要他确实能给你启发,给你帮助,不管他年长年幼,地位高低,都可以成为你的老师,都应该向他请教。
这篇议论文主要哥白尼,正是从这些稀奇古怪的问题开始的才会有后来的成就。哥白尼小时候读白居易的诗《大林寺桃花》,其中有一句写:“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我喜欢这篇课文,它使我知道了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这句话的意思是学习不会时,不管年长年幼,地位高低,都可以成为你的老师。
五年级:天上的幸运星
第2篇 学会包容与友善——读《一百条裙子》有感750字有一个女孩,她有着一个怪名字。因为家境贫寒,总是穿着走形的旧裙子,大家都嘲笑她,她一直默默忍受。这个女孩来自波兰,名叫旺达。佩特罗斯基,她就是《一百条裙子》这本书的小主人公。
旺达的身世以及她的怪名字让她受尽委屈,甚至她声称自己的衣柜里有一百条各式各样的美丽裙子时,也没能换来同学们的羡慕,反而招来了更多的捉弄。这一切,旺达都静静地承受着。直到有一天,旺达的父亲带着她离开了这座城市,转学了。旺达留给同学们一百条裙子——那是一幅画着一百条裙子的画,是旺达精心绘画的她的梦想,是她最珍贵的东西。同学们悔恨交加,平时他们对旺达的所作所为令他们羞愧不已,他们写信给旺达,希望她再回来,可是旺达再也不会回来了。
我们应该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我们生活的环境决定了人不可能完全独立,想完成一件事几乎都离不开别人的帮助,包括亲人、朋友、同学甚至陌生人。俗话说得好:“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就连身处孤岛的鲁滨逊也有星期五陪伴。所以我们必须对身边的每一个人友善,只要积极付出,才有相应回报;只有人人都学会友善待人,不计较他人的地位、财富、健康,并让这种精神延续下去,世界才会充满友善、变得更加可爱。旺达面对种种委屈,一直坚持付出她的友善,虽然她并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但她是当之无愧的感情的富翁。她的同学最后只能收获一份遗憾。
人与人之间免不了会产生矛盾,所以我们更需要一颗包容的心。当身边的人犯了错,或者是做了对不起自己的事时,我们应当耐心地指出他的不对之处,只要他能够知错就改,就应该给予原谅。其实,包容就是更深层次的友善,是时时处处为他人着想,是什么事都不计较自己的得与失。我们的小主人公旺达尽管受了天大的委屈,但是她离开时仍将自己心爱的东西留给了同学们,这是怎样的一份包容啊!
假如,这个世界到处洋溢着那如花般美丽的友善与包容之心,那该多美呀!
六年级:暗夜黑羽(夏霖)
第3篇 没有疑问,便没有进步——读《问题篓子》有感350字疑问,是学术研究宝贵的精神。今天,我就读了一篇关于提问题的文章——《问题篓子》。
哲学家维特根斯坦在学习时,曾是大哲学家某穆尔的学生。授课期间,维特根斯坦是最令他头疼的学生。因为他有一个接一个问不完的问题。所以在学习时,大家都叫他“问题篓子”。
十年过去后,维特根斯坦在哲学界的名声远远超过了老师。
读了之后,我感受特别深刻。是什么让维特根斯坦成为一个哲学家?是问题。如果当初他不提那么多问题,也不会成为一个哲学家。父母经常对我说:“不懂要去问老师。多问问总有好处。”是啊,你如果去问一些你所不知道的问题,还能学到一些知识。肯问人者才聪明,不懂装懂最愚蠢。
在生活中,老师为什么要给我们做质疑?就是要我们学到更多的知识。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提出问题。学问学问就要问,耻于问人无长进。边学边问知识多,问遍万家成学问。请同学们不要做一个不懂装懂,永远饭桶的人,要不懂就问。
第4篇 读《学与问》有感800字初读23课课题,我不禁产生了疑惑。“学与问”,一下子就让人联想到“学问”一词,本课也必说“学问”无疑。可学问从何处来的呢?带着这个问号,我走进了课文。
而只一课,老师便基本讲完了这一课,只剩下一条小尾巴扫一下。但不得不承认,这节课由于老师的生动讲解与同学们的积极配合,完全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而我原先的疑问,也找到了答案了。
学问何处来?从勤学好问中来,因为勤学好问,才有了哥白尼《日心说》的伟大成就,因为勤学好问,才有了沈括举世无双的《梦溪笔谈》。
而说到问,我便想起了一件印象深刻的事情。那天是语文考试,可我们几个自以为稳操胜券的人望着一条熟悉的考题傻眼了,互相递着眼色,可得到的却全是无奈的耸肩。最后只能瞎蒙,可当时自己估计正确的可能性几乎与中国男足赢世界杯的可能性一样高。
何题?“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请君用一成语概括。若放在平日不会也情有可原,可偏偏这题昨日刚出现在我们家庭作业中,整班全灭,老师只冷冷抛下一句“下午讲”,可谁知下午率先迎接我们的却是一考试。
那次考试那一题只有M君对,答案是瓜田李下。吾们不服,逼问M君如何知道,他平静地回答了一句“上午问老师的。”吾们顿时抓狂,大有把M君吞了之势,面对如此情景,他仍平静地回答了一句“上午问下午考,有何不妥?你们怎么不晓得问?”我清楚地记得那一天,我们都有无语地从M君座位旁离开。
一道昨日不会之题不问个究竟,导致了下午考试直接丢分,老师没有什么不对,M君也没有什么不对,不对的却是我们。我们刚愎自用,自以为天下无敌却输给了一个无名小卒,我们难搁面子,只因为平时在同学面前装得无所不知,再问老师岂不甚是虚伪?
而今天学的《学与问》这一课也解开了我心里许久的一个结,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也顿觉孔圣人所言“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极是也。
向人请教不是耻辱,面成熟谦逊的表现,而在千万个“为什么”中我们也能学到更多的知识,做到真正的有学问。
我请教,我学习,我快乐!
龙小六年级:宋于元
第5篇 读《学与问》有感300字今天,老师给我们讲了一篇课文是《学与问》,这篇文章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遇事多问几个“为什么”,学会从平常的事物中发现问题。有了问题,可随时随地请教别人,你可以请教父母和老师,也可以请教同学和朋友,只要他确实能给你启发,给你帮助,不管他年长年幼,地位高低,都可以成为你的老师,都应该向他请教。
这篇议论文主要哥白尼,正是从这些稀奇古怪的问题开始的才会有后来的成就。哥白尼小时候读白居易的诗《大林寺桃花》,其中有一句写:“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我喜欢这篇课文,它使我知道了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这句话的意思是学习不会时,不管年长年幼,地位高低,都可以成为你的老师。
五年级:钟灵辉
第6篇 读《学与问》有感(小考满分作文)800字初读23课课题,我不禁产生了疑惑。“学与问”,一下子就让人联想到“学问”一词,本课也必说“学问”无疑。可学问从何处来的呢?带着这个问号,我走进了课文。
而只一课,老师便基本讲完了这一课,只剩下一条小尾巴扫一下。但不得不承认,这节课由于老师的生动讲解与同学们的积极配合,完全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而我原先的疑问,也找到了答案了。
学问何处来?从勤学好问中来,因为勤学好问,才有了哥白尼《日心说》的伟大成就,因为勤学好问,才有了沈括举世无双的《梦溪笔谈》。
而说到问,我便想起了一件印象深刻的事情。那天是语文考试,可我们几个自以为稳操胜券的人望着一条熟悉的考题傻眼了,互相递着眼色,可得到的却全是无奈的耸肩。最后只能瞎蒙,可当时自己估计正确的可能性几乎与中国男足赢世界杯的可能性一样高。
何题?“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请君用一成语概括。若放在平日不会也情有可原,可偏偏这题昨日刚出现在我们家庭作业中,整班全灭,老师只冷冷抛下一句“下午讲”,可谁知下午率先迎接我们的却是一考试。
那次考试那一题只有M君对,答案是瓜田李下。吾们不服,逼问M君如何知道,他平静地回答了一句“上午问老师的。”吾们顿时抓狂,大有把M君吞了之势,面对如此情景,他仍平静地回答了一句“上午问下午考,有何不妥?你们怎么不晓得问?”我清楚地记得那一天,我们都有无语地从M君座位旁离开。
一道昨日不会之题不问个究竟,导致了下午考试直接丢分,老师没有什么不对,M君也没有什么不对,不对的却是我们。我们刚愎自用,自以为天下无敌却输给了一个无名小卒,我们难搁面子,只因为平时在同学面前装得无所不知,再问老师岂不甚是虚伪?
而今天学的《学与问》这一课也解开了我心里许久的一个结,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也顿觉孔圣人所言“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极是也。
向人请教不是耻辱,面成熟谦逊的表现,而在千万个“为什么”中我们也能学到更多的知识,做到真正的有学问。
我请教,我学习,我快乐!